乞食

2022-09-23 可可诗词网-历代诗词精品 https://www.kekeshici.com

        

陶渊明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感子漂母意,愧我非韩才。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

        
        具有乞食的生活经验而以此命题为诗,文学史上除陶渊明似乎没有第二个人。关于陶渊明是否真有乞食之事,古人是有不同意见的,黄廷鹄评注《诗冶》、陶必铨《萸江诗话》就以为是设言而已,这种说法全属臆必。而沈德潜《古诗源》认为“不必看作设言愈妙”,温汝能《陶诗汇评》谓“因饥求食是贫士所有之事,特渊明胸怀视之旷如,固不必讳言之耳”。按陶诗言贫屡见,如《有会而作》“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饥”,《饮酒》“既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皆是直言不讳的;再说,此谓“乞食”,并非沿门乞讨而是向人借贷以为食计,观诗中“解意”、“遗赠””可见。诗既如实反映了陶渊明躬耕生涯中艰难的一面,更表现了诗人的诚实与真率。
        前四句写诗人为饥饿所迫,出门贷食时的光景。乞食不是很有面子的事,所以这里如实着重写那份窘态。先是不知何往,一个“竟”字写出反复忖度之态,一方面固然见得当时农村凋敝,有粮之家太少,告贷几乎无门;另一方面也见出诗人对于所求之人,也是有所选择的。“行行”二字,状出目的不甚明确的、无可奈何的行程,“尔时光景可想”(康发祥《伯山诗话》)。三是终于拿定主意,敲开了门,却不好开口,这是极生活化亦极戏剧性的情节,读者可以想见诗人有口难开,顾左右而言它,口讷辞拙的情态。这种笔墨,全以自然入妙。
        中六句写乞贷如愿,主客杯酒闲聊,一破困窘的场面。“开门拙言辞”写到卡壳的尴尬,多亏主人的善解人意,一见诗人此时的饥色和窘态,不消他启齿,立刻拿出粮食:“这些米你先拿回去吃吧”,诗人顺着梯子下了台,心想真是不虚此行了。不仅如此,主人对渊明倾慕已久,一定要留他下来聊聊,同时也请他先吃一顿。这正中诗人下怀——对于请吃,渊明是从不推辞的。谈得投机,于是即席赋诗,这一来,诗人言笑举止都自如了,全不象初来时那尴尬的模样。
        后四句正面表达感激之情。活用《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于饥贫中受惠于漂母,得食数十日,后封楚王,回赐漂母千金的故事。是说主人恩深似漂母,而自惭不是韩信,这份情谊只能牢记心中,今生无从报答,只有死后在冥冥中再行图报罢。——古人相信“冥报”,如衔环结草的说法,冥报是否可能是一回事,而作为感激的一种表达方式,却合情合理。
        这首诗毫无警策之句可摘,也无波澜起伏可言,似乎平平无奇。然而从诗中可看到两个真真实实的、值得尊敬的人:一个是豁达慷慨、而且善解人意的主人,他不但乐于助人,还能尊重别人、给人以面子,这和世上为富不仁的阔佬和虚伪的慈善家形成鲜明对照;另一个是脱离污浊官场而生活困窘的诗人,但他宁可乞贷于人,也决不走回头路,齐白石有一幅小品画题辞为:“宰相归思,囊中无钱;宁可为盗,不肯伤廉”,赞扬的正是同样的气节。所以鲁迅说陶渊明:“他尽管非常之穷,但心里很平静,这样的自然状态,很不容易模仿”,非有人生持守者,不能到此境界。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