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声行

2019-05-22 可可诗词网-乐府诗鉴赏 https://www.kekeshici.com

        

[元]耶律铸


        水深深,山重重,前溪后岭万苍松。我来秋雨霁,夜宿深山中。霜寒千里龙蛇怒,岩谷萧条啸貔虎。波涛漾漾生秋寒,碧落无云自飞雨。珑珑兀兀惊俗聋,余韵飘萧散碧空。悠然杖策出门去,方知万壑生清风。清欢一夕无古今,勾引幽人风雅句。那堪更被山头月,团圆挂在青松树。

        这首诗是作者二十一、二岁时所作。它描绘万棵松树声音浩大猛烈,因而引起了诗人的诗兴,表现出对美好风物的喜爱,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全诗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写松林规模之大。诗人首先点出水重山复的自然环境:“水深深,山重重”,重峦叠嶂,溪流纵横,又是秋雨乍霁,所以山前山后的小河、溪涧,水流湍急,崇山峻岭,千沟万壑,均被千万株苍绿的松树所覆盖,绿阴蔽日蔚为壮观。诗人于一个深秋天气,连绵的秋雨刚刚停歇的夜晚,住宿在这深山之中。在这远离闹市,群松环绕的深山腹地,确实是别有一番情趣。
        第二部分着重写松涛声的雄浑、猛烈。诗人夜宿深山之中,刻意描绘听觉感受:首先听到的是“霜寒千里龙蛇怒,岩谷萧条啸貔虎”。“貔”猛兽名,豹属,《尚书·牧誓》中曾写“尚桓桓,如虎如貔,如熊如罴”。这两句是形容在深秋季节,寒霜覆盖了大地,在静寂冷落的山谷之中,松声似虎豹长啸,又似龙吟。一个“怒”字写出了松涛声气势充盈,不可遏止。它的声势震憾人的心魄,打破了沉寂的秋夜,响彻了千山万壑;接着作者又形容“波涛漾漾生秋寒,碧落无云自飞雨”。“漾漾”形容水流动的样子,杜牧《汉江》诗云:“溶溶漾漾白鸥飞”,“碧落”指天空, “上穷碧落下黄泉” (白居易《长恨歌》)。松涛声乍一传入耳膜是龙吟虎啸,若再细细地听,声音又是那样的丰富,其声波如水波之荡漾,飒飒的声音又似暴雨,不禁使人凉意倍增;再次作者又写“珑珑兀兀惊俗聋,余韵飘萧散碧空。” “珑珑”是金石粗击的声音, “兀兀”拟声词。这悦耳的、粗犷的声音交织在一起,送到如聋的世人之耳,也就是送入作者之耳,余音飘扬,飘荡回响在清彻的夜空中。以上六句从各方面描写了在深山中所听到的松涛声,用了“啸貔虎”、 “龙吟”、 “波涛”、 “飞雨”、 “珑珑”等生动的比喻,写出了松涛的猛烈与细微、雄浑与清朗,真是一曲起伏跌宕的松林交响乐。
        作者受此声音之激发,陶醉于这大自然美的音响之中,故而“悠然杖策出门去,方知万壑生清风”。“悠然”,是闲适自在的样子,陶潜《饮酒》诗有“悠然见南山”句。“杖策”即拄着拐杖。作者难以静卧,他要探究这奇妙的松涛声是怎样发生的,故而拄着拐杖悠然地走出了房门,才知是众多山沟皆是风源,这是画龙点睛之笔。用一句“方知万壑生清风”综述了松涛声回荡在所有的山岭低谷,每棵松树皆是一个音符,每条沟壑皆是这部交响乐之乐章,总写出松声之无限诗意。
        第三部分写松声引动了作者的诗兴。这样幽静的环境,这种非凡的松声,使人心胸开阔,给人以无限的欢快,使整个身心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分不出古今,忘却了尘世的喧嚣,人间的烦恼。不禁令人诗兴大发,无怪作者唱出了“清欢一夕无古今,勾引幽人风雅句”。“幽人”,指闲适的人,作者自指。韦应物《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诗云:“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风雅句”即优美的诗句。“风”、“雅”,《诗经》中的两部分,后人常以“风雅”指代《诗经》,借此以抒发自己的情怀。最后两句“那堪更被山头月,团圆挂在青松树”。 “被”同“披”。诗人由听觉的感受又回到视觉上来。松涛声已使人心旷神怡,呈现在眼前的美好的夜色,更牵动人的神思,作者看到一轮圆月挂在青松树梢,它的清辉洒满了山头,此情此景,有声有色的画面使人诗兴更浓。
        在文学宝库之中,歌颂描绘松柏的诗歌比比皆是,但耶律铸这首《松声行》可谓别具一格。他侧重于写听觉,描绘出夜晚松涛的神妙变幻,用了五个比喻写出了声音的复杂。但是全诗结构严整,先写夜宿深山看到了“万苍松”为松涛声作了铺垫,写完松涛声后又步出房门看到月挂松树梢作结,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使声与情与景巧妙的交融在一起,达到了完美的境界。此诗语言也很朴实,娓娓叙事,使人读起来如身临其景,如耳闻其声,确实是一篇咏松之佳作。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