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耳盗铃

    
【出处】: 《吕氏春秋· 自知》:“百姓有得钟者, 欲负而走, 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 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 遽掩其耳。”

【故事】: 春秋时代, 有个人看到别人家里有一口钟, 想悄悄地拿走, 可是钟又太大,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连搬也搬不动。他左思右想, 总算想出了个“好办法”, 就是把钟打烂, 一块一块地拿回去。于是他乐滋滋地拿起锤子去打钟。但他刚刚一敲, 钟就发出“匡, 匡, 匡”的巨大响声。他想钟声被人听到, 钟岂不是要被别人抢走么?他想了一会又高兴起来, 如果把耳朵捂住, 不是就听不到了么?于是,他把两只耳朵紧紧蒙住,拼命地撞击大钟, 结果别人听见钟声, 就跑来把他捉住了。

【意思】: 塞住耳朵去偷铃。掩: 遮蔽,遮盖;盗:偷。比喻不能欺骗别人,只能欺骗自己。

【古例】: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此可谓掩耳盗铃也。”明·赵弼《效颦集·卷中·钟离叟妪传》:“今若宿驿,正犹掩耳盗铃也。”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那怕再念三十本《诗经》,也是‘掩耳盗铃’,哄人而已。”闻一多《谨防汉奸合法化》:“硬把汉奸合法化了,只是掩耳盗铃的笨拙的把戏。”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9-03-29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www.kekeshici.com/hanyuweb/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hanyuweb/chengyugushi/2239.html,转载请保留。

Copyright © 2002-2030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