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栏目
  • 通假字
  • “鄂”·通假字

    殷代国名。《战国策·赵策》三:“昔者鬼侯、鄂侯、文王,纣之三公也。” 1.通“萼” e 〔例〕 《诗·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 。”《群书治要》作“萼不炜炜”。鄂通“萼”,花托。 鄂,疑母、铎部;萼,疑母、铎部。疑母双声,铎部迭韵,属双声迭韵通假。 2.通...

    “郵”·通假字

    《说文》:“邮,境上行书舍。”邮,传递文书的驿站。马传曰置,步传曰邮。《孟子·公孙丑》上:“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 通“尤” you 〔例一〕 《诗·小雅·宾之初筵》:“是曰既醉,不知其邮。”笺:“邮,过。”邮通“尤”,过错。引伸为怨恨。 〔例二〕 《列...

    “部”·通假字

    《广韵》:“部,部伍,又部曲。”《史记·李将军列传》:“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阵。”《索隐》:“案《百官志》云:‘将军领军皆有部曲,大将军营五部,部校尉一人,部有曲,曲有军侯一人也。” 通“培” pou 〔例一〕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部娄无松柏。”注:...

    “郄”·通假字

    本作“卻”。《说文》:“卻,晋大夫叔虎邑也。”郄,春秋地名。 通“隙” xi 〔例一〕 《战国策·燕策》二:“将军过听,以与寡人有郄,遂捐燕而归赵。”郄通“隙”,嫌隙、矛盾。 〔例二〕 《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使其中有可欲者,虽锢南山犹有郄。”郄,《汉书...

    “郁”·通假字

    《说文》:“郁,右扶风郁夷也。”汉县名,故地在今陕西宝鸡市东。《汉书·地理志》上有此地名。 1.通“彧”yu 〔例一〕 《论语·八佾》:“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郁通“彧”,郁郁,彧彧,文采明盛貌。 〔例二〕 《史记·五帝本纪》:“(高辛)其色郁郁,...

    “邸”·通假字

    《说文》:“邸,属国舍也。”即战国时诸国客馆,汉诸郡王侯为朝见而在京都设置的住所。《史记·范雎蔡泽列传》:“魏使须贾于秦,范雎闻之,为微行,敝衣闲步至邸,见须贾。” 1.通“底” di 〔例一〕 《周礼·春官·典瑞》:“四圭有邸,以祀天旅上帝。”邸通“底”,...

    “邳”·通假字

    《说文》:“邳,奚仲之后,汤左相仲虺所封国,在鲁,薛县是也。”故地在今江苏邳县境。《左传·定公元年》:“奚仲迁于邳,仲虺居薛,以为汤左相。” 通“丕” pi 〔例〕 《文...

    “邠”·通假字

    《说文》:“邠,周大王国,在右扶风美阳。”故国在今陕西省邠县。本作“豳”。 通“彬” bin 〔例〕 《太玄经》四:“斐如邠如,虎豹文如。”邠通“彬”,有文采。 邠,帮母、文部;彬,帮母、文部。帮母双声,文部迭韵,属双声迭韵通假。...

    “邪”·通假字

    反正为邪。《书·大禹谟》:“任贤勿贰,去邪无疑。” 1.通“斜” xie 〔例一〕《汉书·司马相如传》上:“邪与肃慎为邻,右以汤谷为界。”注:“邪读为斜,谓东北接也。”邪通“斜”。 〔例二〕 《文...

    “邡”·通假字

    《说文》:“邡,什邡,广汉县也。”段注:“今四川成都府什邡县是也。” 通“訪” fang 〔例〕 《春秋谷梁传·昭公二十五年》:“宋公佐卒于曲棘,邡公也。”注:“邡当为访。访,谋也。言宋公所以卒于曲棘者,欲谋纳公。”邡通“访”。 邡,帮母、阳部;访,滂母、阳部...

    “邕”·通假字

    《说文》:“邑四方有水,自邕成池者是也。”传注:“引伸之,凡四面有水皆曰邕。” 1.通“雍” yong 〔例一〕 《汉书·兒宽传》:“上元甲子,肃邕永享。”邕通“雍”,和睦。 〔例二〕 《晋书·桑虞传》:“虞五世同居,闺门邕穆。”邕通“雍”。 邕,影母、东部;雍,...

    “邁”·通假字

    《说文》:“迈,远行也。” 《诗·王风·黍离》:“行迈靡靡,中心摇...

    “選”·通假字

    《说文》:“选,遣也,从辵、巽。巽,遣之,巽亦声。一曰择也。”《礼记·礼运》:“选贤与能,讲信修睦。”选,选择。 1.通“巽” xun 〔例一〕 《汉书·西南夷传》:“恐议者选耎,复守和解。”注:“选耎,怯不前之意也。”选通“巽”,柔弱、惧怯。 〔例二〕 《后汉书...

    “遴”·通假字

    《说文》:“遴,行难也。”引伸为难。《法言·问明》:“鹪明遴集,食其洁者矣。”注:“鹪明,似凤,南方神雀,难于翔集,盖非洁不食者。” 通“吝” lin 〔例〕 《汉书·鲁恭王传》:“初好音乐舆马,晚节遴,唯恐不足于财。”遴,《史记·五宗世家》作“啬”。遴通“吝...

    “適”·通假字

    《说文》:“适,之也。”段注:“《释诂》:‘适、之,往也。’”《诗·郑风·缁衣》:“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1.通“啻” chi 〔例一〕 《孟子·告子》上:“饮食之人无有失也,则口腹岂适为尺寸之肤哉!”注:“口腹岂但为肥长尺寸之肤哉。”适通“啻”,但...

    “遘”·通假字

    《说文》:“遘,遇也。”《书·洛诰》:“惠笃叙,无有遘自疾。” 通“構” gou 〔例〕 《文...

    “遐”·通假字

    《说文》新附字:“遐,远也。”《书·太甲》下:“若高升,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 通“何” he 〔例〕 《诗·小雅· 桑》:“心乎爱矣,遐不谓矣。”遐通“何”,如何、哪能。 遐,匣母、鱼部;何,匣母、歌部。匣母双声,鱼、歌通转迭韵,属音近通假。...

    “達”·通假字

    《说文》:“达,行不相遇也。”段注:“训通达者,今言也。”《荀子·君道》:“然则明分职,序事业,材技,官能,莫不治理,则公道达而私门塞矣,公义明而私事息矣。”达,通。 通“羍” ta 〔例〕 《诗·大雅·生民》:“诞尔厥月,先生如达。”笺:“达,羊子也,……生如...

    “進”·通假字

    《说文》:“进,登也。”《诗·大雅·常武》:“进厥虎臣,阚如虓虎。”进,退的反义。 1.通“賮” jin 〔例〕 《史记·高祖本纪》:“萧何为主吏,主进。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索隐》:“颜师古曰:进者会礼之财,字本作賮,声转为进。”进,赠送的...

    “逸”·通假字

    《说文》:“逸,失也。”《左传·桓公八年》:“随师败绩,随侯逸。”逸,逃亡。 通“轶” yi 〔例一〕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亮少有逸群之才,莫霸之器。”逸通“轶”,超绝。 〔例二〕 杜甫《杜少陵集》卷三《醉时歌》:“相如逸才亲涤器,子云识字终投阁。...

    Copyright © 2002-2030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