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四)

    1.通“烏”,鸟名。
《穆天子传》卷三:“比徂西土,爰居野处,虎豹为群,於鹊与处。”晋郭璞注:“於,读曰‘烏’。”按:《山海经·西山经》注引作“烏”。
2.通“烏”,何。
《墨子·非命(中)》:“故使言有三法。三法者何也?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於其本之也?考之天鬼之志,圣王之事;於其原之也?徵以先王之书;用之奈何?发而为刑。此言之三法也。”《庄子·应帝王》:“是於圣人也?胥易技系,劳形怵心者也。”《列女传·仁智传》:“羊舌子好正,不容於晋;去而之三室之邑,又不容於三室之邑。是於夫子之不容也?不如受之。”
3.通“呜”,呜呼,表赞美叹词。
《尚书·尧典》:“僉曰:‘於! 鲧哉!’”《诗经·商颂·那》:“於赫汤孙,穆穆厥声。”又《清庙》:“於穆清庙,肃雝显相。”汉郑玄笺:“於,叹辞也。”《史记·夏本纪》:“皋陶曰:‘於! 慎其身脩。’”唐张守节正义:“於音乌,叹美之辞。”三国魏曹操《度关山》诗:“於铄贤圣,总统邦域。”
[於乎]wuhu
同“乌乎”、“呜呼”,感叹词。
《诗经·大雅·桑柔》:“於乎有哀,国步斯频。”《荀子·仲尼》:“於乎,夫齐桓公有天下之大节焉,夫孰能亡之?”
[於邑]wuyi
同“呜唈”。
《楚辞》战国楚屈原《九章·悲回风》:“气於邑而不可止。”《史记·聂政传》:“乃於邑曰:‘其是吾弟与(欤)?’”又:“卒於邑悲哀,而死於政之旁。”又《扬雄传》:“虽增欷以於邑兮。”《汉书·外戚传·孝武李夫人传》:“悲愁於邑,喧不可止兮。”又《武帝纪赞》:“言之可为於邑。”又《景十三王传》:“雍门子一微吟,孟尝君为之於邑。”汉王充《论衡·感虚》:“雍门子哭对孟尝君,孟尝君为之於邑。”《後汉书·冯衍传》:“独於邑而烦惑。”《文选》魏文帝《与吴质书》:“东望於邑,裁书叙心。”《三国志·魏书·陈思王传》:“是以於邑而窃自痛者也。”又《蜀书·马超传》:“内怀於邑。”又《吴书·胡综传》:“於邑之叹,曷惟其已。”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9-04-18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www.kekeshici.com/hanyuweb/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hanyuweb/tongjiazi/10253.html,转载请保留。

Copyright © 2002-2030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