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二)

    1.通“鸣”。
《管子·五行》:“四曰景钟昧其明。”(《太平御览》乐部十三引“明”作“鸣”。)《汉书·扬雄传》:“噍噍昆明。”《文选》“昆明”作“昆鸣”。《文选》晋陆机《长安有侠邪行》:“欲鸣当及晨。”注:“《春秋考异邮》曰:‘鸡应旦明。’‘明’与‘鸣’同,古字通也。”清吕锦文《文选古字通补训拾遗》:“陆士衡《拟今日良宴会诗》:‘譬彼伺晨鸟,扬声当及旦。’注亦引《春秋考异邮》曰:‘鹤知夜半,鸡应旦明。’‘明’与‘鸣’古字通。李萧远《运命论》:‘里社鸣而圣人出,其呴百姓归天辟亡。’注:‘《春秋》潛潭巴曰:“里社之君鸣则教令行,教令明惟圣人能之也。呴,鸣之怒者。圣人怒,则天辟亡矣。汤起放桀时,盖此祥也。’‘明’与‘鸣’古字通。《释名》:‘名,明也。’《庄子释文》引作‘鸣’也。皆其证矣。”《敦煌变文集·太子成道变文》:“从天有九队雷明,一队明中,各有独(毒)龙吐水,欲(浴)我太子。”
2.通“冥”。明器,即“冥器”,放在棺柩中的器物。
《礼记·檀弓》:“夫明器鬼器也。”按:清许慎《说文解字》引作“冥”云:“幽也。”元石君宝《曲江池》二卜儿白:“今日有个大人家出殡,摆设明器,好生齐整,我和你看一看波。”
3.通“名”,名称。
《商子·君臣》:“圣人列贵贱,制爵位,立明号,㠯(以)别君臣上下之义。”《水浒全传》第五十一回:“朱仝见了,心头一把无明业火,高三千丈,按纳不下。”
4.通“名”,名声,名誉。
《大戴礼记·主言》:“天下之士说,则天下之明誉兴。”
5.通“名”,名分。
《汉书·叙传(上)》:“收(王)陵、(陈)婴之明分,绝(韩)信、(英)布之觊觎。”
6.通“名”,著名。
清陆心源《宋史翼》卷三十八《史崧传》载其《黄帝素问灵枢集记》自序:“今崧访问明医,更迄参详,免误将来。”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9-04-18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www.kekeshici.com/hanyuweb/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hanyuweb/tongjiazi/10383.html,转载请保留。

Copyright © 2002-2030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