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三)

    1.通“朞”,一周年或一整月或一整昼夜。按:《广韵》:“朞,周年;又复时也。”
《周易·繫辞(上)》:“当期之日。”《左传》昭公二十三年:“叔孙旦而立,期焉。”晋杜预注:“从旦至旦为期。”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期,本又作‘朞’。”又僖公十四年:“沙鹿崩。晋卜偃曰:‘期年将有大咎,幾亡国。’”《论语·子路》:“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三国魏皇侃疏:“期月,周月也,谓周一年之十二月也。”《荘子·德充符》:“不至乎期年,而寡人信之。”《北齐书·窦泰传》:“(泰母)期而不产,大惧。”《新唐书·张巡传》:“贼将李怀忠过城下,巡问:‘君事胡幾何?’曰:‘二期。’”唐李德裕《海鱼骨》诗:“昔日任公子,期年钓此鱼。”《金史·宗翰传》:“盟未期年,今已如此,万世守约其可望乎?”清袁枚《续新齐谐·曹公梦》:“於是有言梦不足徵者,有期半载相机进退劝者。”
2.通“綦”,至(到),及。
《韩诗外传》五:“比期三年,果有越裳氏重九译而至。”
3. “綦”,极,至(“至高无上”之“至”)。
《庄子·知北游》:“期而後可。”《荀子·正论》:“食重则重大牢而备珍怪,期臭味。”唐杨倞注:“‘期’当作‘綦’。”又《富国》:“仁人之用国,将脩志意,正身行,伉隆高,致忠信,期文理。”注:“期,当为‘綦’。极文理,谓其有条贯也。”
4.通“其”、“哉”,句末语助词。按:“期”通“其”。清王引之《经传释词》卷五:“其(音姬),问词之助也。”黄侃笺释:“或作‘期’,或作‘居’,义并同也。”裴学海《古书虚字集释》卷五:“‘其’犹‘哉’也。‘其’‘哉’为之部叠韵字。字或作‘期’。”按:徐仁甫《广释词》卷五:“‘期’犹‘其’,疑问助词。训见《词诠》。”
《诗经·小雅·頍弁》:“有頍者弁,实维何期?”按:程俊英《诗经今注》:“期,同‘其’(ji),语末助词。”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9-04-18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www.kekeshici.com/hanyuweb/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hanyuweb/tongjiazi/10512.html,转载请保留。

Copyright © 2002-2030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