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絛”。
《周礼·春官·巾车》:“革路,龙勒,條缨五就。”汉郑玄注:“條,读为‘絛’。其樊及缨以絛丝为饰之而五成。”《晏子春秋·外篇上十一》:“适脱絰,冠條缨,墨缘,以见乎公。”北周庾信《七夕赋》:“缕條紧而贯矩,针鼻细而穿空。”清黄遵宪《山歌》之八:“自剪青丝打作條,亲手送郎将纸包。”古直笺:“條,当为‘絛’。”
分享到:
《周礼·春官·巾车》:“革路,龙勒,條缨五就。”汉郑玄注:“條,读为‘絛’。其樊及缨以絛丝为饰之而五成。”《晏子春秋·外篇上十一》:“适脱絰,冠條缨,墨缘,以见乎公。”北周庾信《七夕赋》:“缕條紧而贯矩,针鼻细而穿空。”清黄遵宪《山歌》之八:“自剪青丝打作條,亲手送郎将纸包。”古直笺:“條,当为‘絛’。”
发布时间:2019-04-18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www.kekeshici.com/hanyuweb/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hanyuweb/tongjiazi/10570.html,转载请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