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粱”。按: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壮部》:“梁,叚(假)借为‘粱’。”
《管子·小匡》:“九妃六嫔,陈妾数千,食必梁肉,衣必文绣。”(一本作“粱肉”。)《素问·生气通天论》:“高(膏)梁之变,是生大丁。”唐孟郊《出门行》:“君今得意厌梁肉,岂复念我贫贱时。”(一本作“粱肉”。)宋王安石《北客置酒》诗:“紫衣操鼎置客前,中稻饭随梁饘。”清王瑞履《重论文斋笔录》卷十一:“而君业日裕,然履丰如困,老而益壮,不御梁肉,不衣裘帛。”
分享到:
《管子·小匡》:“九妃六嫔,陈妾数千,食必梁肉,衣必文绣。”(一本作“粱肉”。)《素问·生气通天论》:“高(膏)梁之变,是生大丁。”唐孟郊《出门行》:“君今得意厌梁肉,岂复念我贫贱时。”(一本作“粱肉”。)宋王安石《北客置酒》诗:“紫衣操鼎置客前,中稻饭随梁饘。”清王瑞履《重论文斋笔录》卷十一:“而君业日裕,然履丰如困,老而益壮,不御梁肉,不衣裘帛。”
发布时间:2019-04-18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www.kekeshici.com/hanyuweb/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hanyuweb/tongjiazi/10572.html,转载请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