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般”,快乐。
《诗经·卫风·考槃》:“考槃在涧,硕人之宽。”毛传:“槃,乐也。”《後汉书·杨赐传》:“观鹰犬之埶(勢),极槃游之荒。”
2.通“盤”,盛水之器。
《仪礼·公食大夫礼》:“小臣具槃迆,在东堂下。”《墨子·天志》:“书于竹帛,镂之金石,琢之槃盂。”《荀子·君道》:“君者槃也,民者水也,槃圆而水圆。”《礼记·内则》:“进盥,少者奉槃,长者奉水。”注:“槃,承槃水者。”汉王充《论衡·乱尤》:“楚葉公好龙,墙壁槃盂皆书龙。”
3.通“盤”,盘绕。
《山海经·大荒北经》:“有山名衡天,有先民之山,有槃木千里。”《後汉书·虞诩传》:“不遇槃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
4.通“盤”。槃桓,即“盘桓”。
《後汉书·种岱传》李变求加礼於岱书:“禀命不永,奄然殒殒,若不槃桓难进,等辈皆已公卿矣。”又《蔡邕传》载其《释诲》:“槃旋乎周、孔之庭宇,揖儒墨而与为友。”
5.通“盤”。
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崿崩飞於东峭,槃傍薄於西阡。”
6.通“蟠”,蟠曲。
《山海经·大荒山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衡天,有先民之山,有槃木千里。”《艺文类聚》七汉杜笃《首阳山赋》:“嗟首阳之孤岭,形势其槃曲。”《後汉书·孟尝传》载杨乔荐尝书:“盘木朽株为万乘用者,左右为之容者耳。”又《班彪传》注:“槃,屈也,今多作‘蟠’。”
[槃辟]panbi
同“般辟”,盘旋。
《汉书·何武传》:“坐举方正,所举者召见,般辟下拜,有司以为诡众虚伪。”注:“盘辟,犹言盘旋也。”
[槃夷]panyi
同“瘢痍”,创伤。
《庄子·骈拇》:“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晋郭象注:“或以槃夷之事易垂拱之性,而况悠悠者哉。”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槃夷,并如字,谓创伤也,依字应作‘瘢痍’。”
[槃散]pansan
同“蹒跚”,跛行貌。
《史记·平原君传》:“民家有躄者,槃散引汲。”按:《班马字类》卷一:“与‘蹒跚’同,行不进貌。”
分享到:
《诗经·卫风·考槃》:“考槃在涧,硕人之宽。”毛传:“槃,乐也。”《後汉书·杨赐传》:“观鹰犬之埶(勢),极槃游之荒。”
2.通“盤”,盛水之器。
《仪礼·公食大夫礼》:“小臣具槃迆,在东堂下。”《墨子·天志》:“书于竹帛,镂之金石,琢之槃盂。”《荀子·君道》:“君者槃也,民者水也,槃圆而水圆。”《礼记·内则》:“进盥,少者奉槃,长者奉水。”注:“槃,承槃水者。”汉王充《论衡·乱尤》:“楚葉公好龙,墙壁槃盂皆书龙。”
3.通“盤”,盘绕。
《山海经·大荒北经》:“有山名衡天,有先民之山,有槃木千里。”《後汉书·虞诩传》:“不遇槃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
4.通“盤”。槃桓,即“盘桓”。
《後汉书·种岱传》李变求加礼於岱书:“禀命不永,奄然殒殒,若不槃桓难进,等辈皆已公卿矣。”又《蔡邕传》载其《释诲》:“槃旋乎周、孔之庭宇,揖儒墨而与为友。”
5.通“盤”。
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崿崩飞於东峭,槃傍薄於西阡。”
6.通“蟠”,蟠曲。
《山海经·大荒山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衡天,有先民之山,有槃木千里。”《艺文类聚》七汉杜笃《首阳山赋》:“嗟首阳之孤岭,形势其槃曲。”《後汉书·孟尝传》载杨乔荐尝书:“盘木朽株为万乘用者,左右为之容者耳。”又《班彪传》注:“槃,屈也,今多作‘蟠’。”
[槃辟]panbi
同“般辟”,盘旋。
《汉书·何武传》:“坐举方正,所举者召见,般辟下拜,有司以为诡众虚伪。”注:“盘辟,犹言盘旋也。”
[槃夷]panyi
同“瘢痍”,创伤。
《庄子·骈拇》:“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晋郭象注:“或以槃夷之事易垂拱之性,而况悠悠者哉。”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槃夷,并如字,谓创伤也,依字应作‘瘢痍’。”
[槃散]pansan
同“蹒跚”,跛行貌。
《史记·平原君传》:“民家有躄者,槃散引汲。”按:《班马字类》卷一:“与‘蹒跚’同,行不进貌。”
发布时间:2019-04-18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www.kekeshici.com/hanyuweb/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hanyuweb/tongjiazi/10598.html,转载请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