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臬”,箭靶的中心。按:《小尔雅·广器》:“射有张布谓之侯,侯中者谓之鹄,鹄中者谓之正,正方二尺,正中者谓之槷,槷方六寸。”按:“槷”、“臬”音同义通。
2.通“臬”,古代观察测定日影的标杆。
《周礼·冬官考工记·匠人》:“置槷以县,眂(视)以景(影)为规,识日出之景(影)与日入之景(影)。”汉郑玄注:“槷,古文‘臬’,假借字。于所平之地,中央树八尺之臬以悬正之,眂(视)之以其景将以止方也。”
3.通“闑”,门橛,门槛。
《穀梁传》昭公八年:“置旃以为辕门,以葛覆质以为槷。”范宁注:“槷,门中臬。”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槷,鱼列反,门橛也。”汉徐幹《中论·虚道》:“故视不过垣墙之裹,而见邦国之表;听不过图閫槷之内,而闻千里之外。”
4.通“陧”,危(训见《说文》)。按:《集韵》:“槷,木楔也。”
《周礼·考工记·轮人》:“轂,小而长则柞,大而短则槷。”注引汉郑司农(众)曰:“槷,谓辐危槷也。”《文选》汉马融《长笛赋》:“巅根踌之槷刖兮,感回飙而将颓。”
分享到:
2.通“臬”,古代观察测定日影的标杆。
《周礼·冬官考工记·匠人》:“置槷以县,眂(视)以景(影)为规,识日出之景(影)与日入之景(影)。”汉郑玄注:“槷,古文‘臬’,假借字。于所平之地,中央树八尺之臬以悬正之,眂(视)之以其景将以止方也。”
3.通“闑”,门橛,门槛。
《穀梁传》昭公八年:“置旃以为辕门,以葛覆质以为槷。”范宁注:“槷,门中臬。”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槷,鱼列反,门橛也。”汉徐幹《中论·虚道》:“故视不过垣墙之裹,而见邦国之表;听不过图閫槷之内,而闻千里之外。”
4.通“陧”,危(训见《说文》)。按:《集韵》:“槷,木楔也。”
《周礼·考工记·轮人》:“轂,小而长则柞,大而短则槷。”注引汉郑司农(众)曰:“槷,谓辐危槷也。”《文选》汉马融《长笛赋》:“巅根踌之槷刖兮,感回飙而将颓。”
发布时间:2019-04-18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www.kekeshici.com/hanyuweb/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hanyuweb/tongjiazi/10599.html,转载请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