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弣”,弓把;弓把两侧贴附的骨片,用以增强弓体的弹性。
《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於挺臂中有柎焉,故剽。”汉郑玄注:“柎,侧骨。”疏:“柎,谓角弓於把处两畔有侧骨,骨坚强,所以与弓为力,故剽疾也。”又:“凡为弓,方其峻而高其柎。”唐贾公彦疏:“柎,把中。”清孙诒让《正义》:“柎,侧骨者,‘柎’与‘弣’同。”《礼记·少仪》:“削授柎。”
2.通“拊”,古乐器,以皮革为面,内装糠,形如小鼓。
《礼记·明堂位》:“柎搏”注:“以韦为之,充之以糠,形如小鼓。”
3.通“拊”,击打。
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庆忌之勇,世所闻也,筋骨果劲,万人莫当。走追奔兽,手接飞鸟。骨腾肉飞,柎膝数万里。”《新唐书·礼乐志(二)》:“省牲而犊鸣,则免之而用副。禁其棰柎,死则瘞之。”
4.通“拊”、“抚”、“扶”,抚摩;倚扶。按:《集韵》:“柎,草木房为柎,一曰花下萼。”
《管子·轻重(戊)》:“父老柎枝而论,终日不归。”郭沫若等集校引李哲明云:“柎者,‘拊’之借字。拊犹抚也。”
分享到:
《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於挺臂中有柎焉,故剽。”汉郑玄注:“柎,侧骨。”疏:“柎,谓角弓於把处两畔有侧骨,骨坚强,所以与弓为力,故剽疾也。”又:“凡为弓,方其峻而高其柎。”唐贾公彦疏:“柎,把中。”清孙诒让《正义》:“柎,侧骨者,‘柎’与‘弣’同。”《礼记·少仪》:“削授柎。”
2.通“拊”,古乐器,以皮革为面,内装糠,形如小鼓。
《礼记·明堂位》:“柎搏”注:“以韦为之,充之以糠,形如小鼓。”
3.通“拊”,击打。
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庆忌之勇,世所闻也,筋骨果劲,万人莫当。走追奔兽,手接飞鸟。骨腾肉飞,柎膝数万里。”《新唐书·礼乐志(二)》:“省牲而犊鸣,则免之而用副。禁其棰柎,死则瘞之。”
4.通“拊”、“抚”、“扶”,抚摩;倚扶。按:《集韵》:“柎,草木房为柎,一曰花下萼。”
《管子·轻重(戊)》:“父老柎枝而论,终日不归。”郭沫若等集校引李哲明云:“柎者,‘拊’之借字。拊犹抚也。”
发布时间:2019-04-18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www.kekeshici.com/hanyuweb/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hanyuweb/tongjiazi/10715.html,转载请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