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一)

    1.通“征”,征伐,征讨。按:陈独秀《小学识字教本》上篇象人动作“乏正”条下谓“正”字“下象人足,象人向一定鹄的而行,乃‘征’字之初形。甲文‘征行’、‘征伐’字均作‘正’。征伐者,均谓自以为正而他人不正而往正之也。”
甲骨卜辞:“王来正人方。”《尚书·汤誓》:“舍(捨)我穡事而割正夏?”(割,通“害”,而“害”又通“盍”、“曷”,训“何”,故“割”通“盍”、“曷”,何。)又:“予畏上帝,不敢不正。”《墨子·明鬼(下)》:“天下失义,诸侯力正。”按:《节葬(下)》作“力征”。清毕沅云:“正,同‘征’。”(见清孙诒让《墨子间诂》引)《诗经·商颂·玄鸟》:“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高亨注:“此‘正’应读为‘征’。”《管子·七法》:“故正天下而莫之敢禦也。”又《山权数》:“故诸侯服而无正。”《周礼·夏官·大司马》:“贼杀其亲则正之。”《文选》三国魏鍾士季《檄蜀文》唐李善注引“正”作“征”。《左传》襄公十三年:“奄征四海。”《後汉书·刘梁传》引“征”作“正”。《国语·楚语(上)》:“抚征南海。”《後汉书·刘梁传》引“征”作“正”。《汉书·朝鲜传》:“〔武帝〕故使济南太守公孙遂往正之,有便宜得以从事。”按:《史记》作“征之”。《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厮征伯侨而役羡门兮,”《汉书·郊祀志》作“正伯侨”。唐柳宗元《辩侵伐论》:“是故以无道而正无道者有之,以无道而正有道有之。”
2.通“征”,征收赋税、兵役、力役。
《周礼·地官·司门》:“几(讥)出入不物者,正其货贿。”郑玄注:“‘正’读为‘征’,征税也。”又《夏官·司勋》:“惟加田无国正。”汉郑玄注引郑司农云:“正,谓税也。”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正,本亦作‘征’。”《礼记·王制》:“关讥而不征。”《经典释文》:“征,本又作‘正’。”又《燕义》:“司马弗正。”郑玄注:“司马虽有军事,不赋之。”唐孔颖达疏:“正,役也。”《管子·小匡》:“使关市几(讥)而不正。”又《海王》:“万乘之国,正九百万也。”清王念孙《读书杂志》:“‘正’与‘征’同。”又:“海王之国,谨正盐策。”《墨子·辞过》:“以其常正,收其租税,则民费而不病。”《荀子·议兵》:“多地以正,故四世有胜。”《国语·齐语》:“相地而衰征。”按:《韩诗外传》卷三“征”作“正”。
3.通“怔”,惶恐不安。
《汉书·律曆志》:“子为天正。”又《王莽传(下)》:“人民正营,无所错(措)手足。”正营,即“怔营”,惶恐不安貌。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9-04-18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www.kekeshici.com/hanyuweb/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hanyuweb/tongjiazi/11021.html,转载请保留。

Copyright © 2002-2030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