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否”,“是否”之“否”。按:不,《广韵》方久切,上声,有韵;今音fou。参看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按:“不”、“否”均为古韵帮母、之部字。
《墨子·小取》:“夫物有以同而不,卒遂同。”孙诒让间诂:“不,读为‘否’。”《孟子·万章》:“曰:‘其所取之者义乎’? ‘不。’”《淮南子·本经训》:“异贵贱,差贤不,经诽誉,行赏罚。”按:清王念孙《读书杂志》:“贤不,即‘贤否’也。”汉刘歆《移讓太常博士书》:“……故下明诏,试《左氏》可立不……”《春秋繁露·服制象》:“通古今,别然不。”注:“即‘然否’。”宋苏轼《喜雨亭记》:“一雨三日,繄谁之力? 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
分享到:
《墨子·小取》:“夫物有以同而不,卒遂同。”孙诒让间诂:“不,读为‘否’。”《孟子·万章》:“曰:‘其所取之者义乎’? ‘不。’”《淮南子·本经训》:“异贵贱,差贤不,经诽誉,行赏罚。”按:清王念孙《读书杂志》:“贤不,即‘贤否’也。”汉刘歆《移讓太常博士书》:“……故下明诏,试《左氏》可立不……”《春秋繁露·服制象》:“通古今,别然不。”注:“即‘然否’。”宋苏轼《喜雨亭记》:“一雨三日,繄谁之力? 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
发布时间:2019-04-13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www.kekeshici.com/hanyuweb/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hanyuweb/tongjiazi/5700.html,转载请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