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痢”,腹泻,痢疾。
《淮南子·地形训》:“轻土多利。”汉高诱注:“利,疾也。”汉张机《伤寒论》:“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下利,脉数而渴者,今自愈。”《三国志·魏书·华佗传》:“得疾下利,常先啼,日益羸困。”裴松之注引《华佗别传》:李覃“餐伏苓,饮寒水,中泄利。”《陈书·王勇传》:“我为患利,不脱衣卧。”《宋书·谢庄传》:“利患数年,遂成痼疾,吸吸惙惙,常如行尺。”隋《诸病源候论》:“少阴病,恶寒身拳而利。”宋洪迈《夷坚丁志·葉克己》:“病赤目,继以血利。”《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三年:“帝尝合止利药,须胡粉一两。”胡三省注:“泄泻不禁者曰利。”《新唐书·儒学传(上)·陆元朗》:“王世充僭号,封子玄恕为汉王,以德明为师,即其庐行束脩礼。德明耻之,服巴剂,僵卧东壁下,玄恕入拜床垂(陲),德明对之遗利,不复开口,遂移病成皋。”清赵学敏《串雅序》:“昔欧阳子暴利几绝。”
2.通“离”,离开。
《荀子·非十二子》:“忍情性,綦溪利跂,苟以分异人为高,不足以合大众,明大分。”唐杨倞注:“‘利’与‘离’同。离跂,违俗自洁之貌,谓离于物而跂足也。”郝懿行曰:“利,与‘离’同,杨说是也。离世独立,故曰离跂。”清王先谦《集解》:“綦溪,犹言极深耳。‘利’与‘离’同。……离世独立,故曰离跂。”又《正名》:“利而不流。”《维摩诘经讲经文》又一篇:“魔王队仗利天宫。”(《郭煌变文集》第621页)又:“速还本住宫中,早利修禅室内。”
3.通“厉”。利害,即“厉害”。
元王实甫《西厢记》五本一折:“往常也曾不快,将息便可,不似这一场清减得十分利害。”《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武松问:‘他们众人如何不随着你两个上山?’猎户道:‘便是那畜生利害,他们如何敢上来!’”
分享到:
《淮南子·地形训》:“轻土多利。”汉高诱注:“利,疾也。”汉张机《伤寒论》:“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下利,脉数而渴者,今自愈。”《三国志·魏书·华佗传》:“得疾下利,常先啼,日益羸困。”裴松之注引《华佗别传》:李覃“餐伏苓,饮寒水,中泄利。”《陈书·王勇传》:“我为患利,不脱衣卧。”《宋书·谢庄传》:“利患数年,遂成痼疾,吸吸惙惙,常如行尺。”隋《诸病源候论》:“少阴病,恶寒身拳而利。”宋洪迈《夷坚丁志·葉克己》:“病赤目,继以血利。”《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十三年:“帝尝合止利药,须胡粉一两。”胡三省注:“泄泻不禁者曰利。”《新唐书·儒学传(上)·陆元朗》:“王世充僭号,封子玄恕为汉王,以德明为师,即其庐行束脩礼。德明耻之,服巴剂,僵卧东壁下,玄恕入拜床垂(陲),德明对之遗利,不复开口,遂移病成皋。”清赵学敏《串雅序》:“昔欧阳子暴利几绝。”
2.通“离”,离开。
《荀子·非十二子》:“忍情性,綦溪利跂,苟以分异人为高,不足以合大众,明大分。”唐杨倞注:“‘利’与‘离’同。离跂,违俗自洁之貌,谓离于物而跂足也。”郝懿行曰:“利,与‘离’同,杨说是也。离世独立,故曰离跂。”清王先谦《集解》:“綦溪,犹言极深耳。‘利’与‘离’同。……离世独立,故曰离跂。”又《正名》:“利而不流。”《维摩诘经讲经文》又一篇:“魔王队仗利天宫。”(《郭煌变文集》第621页)又:“速还本住宫中,早利修禅室内。”
3.通“厉”。利害,即“厉害”。
元王实甫《西厢记》五本一折:“往常也曾不快,将息便可,不似这一场清减得十分利害。”《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武松问:‘他们众人如何不随着你两个上山?’猎户道:‘便是那畜生利害,他们如何敢上来!’”
发布时间:2019-04-14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www.kekeshici.com/hanyuweb/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hanyuweb/tongjiazi/6670.html,转载请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