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倒”,颠倒,反转;倒转;反倒。
《墨子·经(下)》:“临鉴而立,景到。”清孙诒让间诂引清毕沅曰:“即今‘影倒’字正文。”汉许慎《说文解字》:“匕,变也,从到人。”清段玉裁注:“到,若今之‘倒’字。”又:“尾,微也,从到毛在尸後。”注同。《楚辞》汉东方朔《七谏》:“痛楚国之流亡兮,哀灵修之过到。”《文选》晋何晏《景福殿赋》:“茄蔤到植,吐被芙蓉。”晋葛洪《抱朴子·外篇·审举》:“刀尺颠到者,则恐人之议己也。”北周庾信《和侃法师》诗:“谁有旧国人,到在他乡别。”北齐萧悫《春院晚望》诗:“不愁花不飞,到畏花飞尽。”张碧《农父》诗:“到头禾黍属他人,不知何处抛妻子!”唐韦应物《送元仓曹归广陵》诗:“旧国应无业,他乡到是师。”宋无名氏《张协状元》第四十八:“到把那驴骑出,永不见这畜生。”钱南杨校注:“到,古‘倒’字。”《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我家阿秀性子有些古怪,只怕他到不肯。”《阳春白雪》七《利登洞仙歌》词:“又莫是偷香寄韩郎,到漏泄春风,一枝花信。”《元草堂诗馀》中罗志仁《菩萨蛮》词:“扇月乘鸾,尽梦隔蝉娟千里到嗔人,从今不信,画簷鹊喜。”又黄水村《解连环》词:“屏裏吴山,又依约兽环半掩到教人觑了,疑假疑真,一种春怨。”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他每(们)孤(辜)恩,适来到埋怨人。”《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秀秀道:‘当日众人都替你喝采:好对夫妻! 你怎地到忘了?’”《清平山堂话本·花灯轿莲女成佛记》:“被莲女抢上前,去和尚头上削了两个栗暴,削得火光,送赞和尚捧了头叫苦:‘呀呀。这小娘子到好硬手,我不曾犯你,你如何便打我?’”元关汉卿《新月亭》剧:“小鬼头! 直到撞破我也末哥!直到撞破我也末哥!我一星星的都索从头说!”《词林摘艳》四《点绛唇》套〔金谷名园篇〕:“到不如折天香挂一枝,到不如服灵丹药一圆(丸)。”《警世通言》卷二十二:“便取出银子,刚刚一块,讨等来一称,叫声惭愧,原来是块元宝,看时像少,称时便多,到有七钱多重。”《醒世恒言》卷二十九:“(汪知县)见卢柟决不肯来,却到情愿自去就教。”《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好巧言的贼道,到会脱骗人!”按“脱”“骗”同义连用构成複词。《三刻拍案惊奇》第二十回:“彭氏到点头称是。”清顾炎武《过李子德》诗:四首之三:“向来多感激,不觉倒清罇。”按:徐注本,冒吴王曹各校本“倒”作“到”。己卯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凤姐听了笑道:‘是了是了,到是你提醒了我。’”(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清陈鱣《对策》卷三:“篇第且有到置,旁注未免赘疣。”《老残游记》第十一回:“这六甲变态都是亲身阅历,到也是个极有意味的事。”
2.通“道”,说。按:参看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四。
晋裴頠《祟古论》:“众家扇起,各到其说。”唐罗虬《比红儿》诗:“从到世人都不识,也应知有杜兰香。”唐秦韬玉《问古》诗:“都来总向人间看,直到皇天可是平?”(直到,即“直道”,犹云:“简直可以说是……”)唐李商隐《富平少侯》诗:“七国三边未到忧,十三身袭富平侯。”(未到,犹云“不道”,不知。)宋黄庭坚《画春堂》词:“水风山影上修郎,不到晚来凉。”《太平乐府》一吕济民小令《鹦鹉曲》:“问多娇芳信何期?笑指到玉梅吐处。”按:卢前校活字本“到”作“道”。《词林摘艳》二无名氏《好事近》套〔东野翠烟销篇〕:“我只听的粉墙内佳人欢笑,笑到春光好。”《乐府阳春白雪》後四无名氏《門鹌鹑》套〔媚媚姿姿篇〕:“好姻缘休到别离恨,只恐两下里魂梦引。”(按:《词林摘艳》十引作“休道”。)《金钱记》剧三:“雨打梨花黄昏後,不信到他不念这个儒流。”《雲窗梦》剧三:“别离人更到心肠硬,怎奈苍梧落叶凋金井,银烛秋光冷画屏。”日本复元刊杂剧卅种本关汉卿《乍妮子调风月》五煞:“别人斩眉,我早举动眼,到头知道尾。”(按:《元曲选》本在第二折内,“斩眉”作“崭眉”。)《三刻拍案惊奇》第四回:“不贤的妇人……或到公姑不堪,至于呵斥。”《平山冷燕》第二回:“那老者你到是谁?”《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文杏又小,到三不着两的。”
3.通“道”,量词。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榆白杨》:“到正月二月中,以犁作垄,一垄之中,以犁逆顺各一到。”《西游记》第九十回:“不数日,那三个王子尽皆操演精熟,其馀攻退之方、紧慢之法,各有七十二到解数。”
4.通“悼”,吊唁追悼。按:清朱骏声谓通“吊”,义同。
《史记·韩世家》:“不如出兵以到之。”
分享到:
《墨子·经(下)》:“临鉴而立,景到。”清孙诒让间诂引清毕沅曰:“即今‘影倒’字正文。”汉许慎《说文解字》:“匕,变也,从到人。”清段玉裁注:“到,若今之‘倒’字。”又:“尾,微也,从到毛在尸後。”注同。《楚辞》汉东方朔《七谏》:“痛楚国之流亡兮,哀灵修之过到。”《文选》晋何晏《景福殿赋》:“茄蔤到植,吐被芙蓉。”晋葛洪《抱朴子·外篇·审举》:“刀尺颠到者,则恐人之议己也。”北周庾信《和侃法师》诗:“谁有旧国人,到在他乡别。”北齐萧悫《春院晚望》诗:“不愁花不飞,到畏花飞尽。”张碧《农父》诗:“到头禾黍属他人,不知何处抛妻子!”唐韦应物《送元仓曹归广陵》诗:“旧国应无业,他乡到是师。”宋无名氏《张协状元》第四十八:“到把那驴骑出,永不见这畜生。”钱南杨校注:“到,古‘倒’字。”《古今小说·陈御史巧勘金钗钿》:“我家阿秀性子有些古怪,只怕他到不肯。”《阳春白雪》七《利登洞仙歌》词:“又莫是偷香寄韩郎,到漏泄春风,一枝花信。”《元草堂诗馀》中罗志仁《菩萨蛮》词:“扇月乘鸾,尽梦隔蝉娟千里到嗔人,从今不信,画簷鹊喜。”又黄水村《解连环》词:“屏裏吴山,又依约兽环半掩到教人觑了,疑假疑真,一种春怨。”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他每(们)孤(辜)恩,适来到埋怨人。”《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秀秀道:‘当日众人都替你喝采:好对夫妻! 你怎地到忘了?’”《清平山堂话本·花灯轿莲女成佛记》:“被莲女抢上前,去和尚头上削了两个栗暴,削得火光,送赞和尚捧了头叫苦:‘呀呀。这小娘子到好硬手,我不曾犯你,你如何便打我?’”元关汉卿《新月亭》剧:“小鬼头! 直到撞破我也末哥!直到撞破我也末哥!我一星星的都索从头说!”《词林摘艳》四《点绛唇》套〔金谷名园篇〕:“到不如折天香挂一枝,到不如服灵丹药一圆(丸)。”《警世通言》卷二十二:“便取出银子,刚刚一块,讨等来一称,叫声惭愧,原来是块元宝,看时像少,称时便多,到有七钱多重。”《醒世恒言》卷二十九:“(汪知县)见卢柟决不肯来,却到情愿自去就教。”《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好巧言的贼道,到会脱骗人!”按“脱”“骗”同义连用构成複词。《三刻拍案惊奇》第二十回:“彭氏到点头称是。”清顾炎武《过李子德》诗:四首之三:“向来多感激,不觉倒清罇。”按:徐注本,冒吴王曹各校本“倒”作“到”。己卯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凤姐听了笑道:‘是了是了,到是你提醒了我。’”(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清陈鱣《对策》卷三:“篇第且有到置,旁注未免赘疣。”《老残游记》第十一回:“这六甲变态都是亲身阅历,到也是个极有意味的事。”
2.通“道”,说。按:参看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四。
晋裴頠《祟古论》:“众家扇起,各到其说。”唐罗虬《比红儿》诗:“从到世人都不识,也应知有杜兰香。”唐秦韬玉《问古》诗:“都来总向人间看,直到皇天可是平?”(直到,即“直道”,犹云:“简直可以说是……”)唐李商隐《富平少侯》诗:“七国三边未到忧,十三身袭富平侯。”(未到,犹云“不道”,不知。)宋黄庭坚《画春堂》词:“水风山影上修郎,不到晚来凉。”《太平乐府》一吕济民小令《鹦鹉曲》:“问多娇芳信何期?笑指到玉梅吐处。”按:卢前校活字本“到”作“道”。《词林摘艳》二无名氏《好事近》套〔东野翠烟销篇〕:“我只听的粉墙内佳人欢笑,笑到春光好。”《乐府阳春白雪》後四无名氏《門鹌鹑》套〔媚媚姿姿篇〕:“好姻缘休到别离恨,只恐两下里魂梦引。”(按:《词林摘艳》十引作“休道”。)《金钱记》剧三:“雨打梨花黄昏後,不信到他不念这个儒流。”《雲窗梦》剧三:“别离人更到心肠硬,怎奈苍梧落叶凋金井,银烛秋光冷画屏。”日本复元刊杂剧卅种本关汉卿《乍妮子调风月》五煞:“别人斩眉,我早举动眼,到头知道尾。”(按:《元曲选》本在第二折内,“斩眉”作“崭眉”。)《三刻拍案惊奇》第四回:“不贤的妇人……或到公姑不堪,至于呵斥。”《平山冷燕》第二回:“那老者你到是谁?”《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文杏又小,到三不着两的。”
3.通“道”,量词。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榆白杨》:“到正月二月中,以犁作垄,一垄之中,以犁逆顺各一到。”《西游记》第九十回:“不数日,那三个王子尽皆操演精熟,其馀攻退之方、紧慢之法,各有七十二到解数。”
4.通“悼”,吊唁追悼。按:清朱骏声谓通“吊”,义同。
《史记·韩世家》:“不如出兵以到之。”
发布时间:2019-04-14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www.kekeshici.com/hanyuweb/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hanyuweb/tongjiazi/6671.html,转载请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