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纷”,纠纷。
《老子》第四章:“解其纷。”景龙碑“纷”作“忿”。
2.通“奮”。
《清平山堂话本·雲川萧琛贬霸王》:“何不忿神力于垓下乎?”《水浒全传》第五十五回:“呼延灼看见大怒,忿力向前来救。”《镜花缘》第三十七回:“林兄因感世子之情,唐兄只知惟义是趋,都是忿不顾身,竟将王宫内院视为儿戏。”又第九十四回:“你当年替母报仇,忿不顾身。”
分享到:
《老子》第四章:“解其纷。”景龙碑“纷”作“忿”。
2.通“奮”。
《清平山堂话本·雲川萧琛贬霸王》:“何不忿神力于垓下乎?”《水浒全传》第五十五回:“呼延灼看见大怒,忿力向前来救。”《镜花缘》第三十七回:“林兄因感世子之情,唐兄只知惟义是趋,都是忿不顾身,竟将王宫内院视为儿戏。”又第九十四回:“你当年替母报仇,忿不顾身。”
发布时间:2019-04-15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www.kekeshici.com/hanyuweb/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hanyuweb/tongjiazi/8854.html,转载请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