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民主革命家、理论家。以字行,名大符,笔名蛰伸、县解、去非、前进等,广东番禺人。幼读家塾,后自修,通经史、数学、医学。1902年入广州教忠学堂,受新学影响,与同学组织学社,研究西学。1904年以官费留日,入东京政法大学。在日本结识孙中山。次年七月参加同盟会,被选为总部评议员兼书记。参与《民报》编辑工作,主张推翻满清政府,创建独立的中华共和国。除撰文阐释三民主义和介绍马克思、恩格斯片断活动以外,并积极投身于同改良派的大论战。两年间撰写论文十余万言,主要论述了必须以革命手段推翻帝制;革命必须依靠“细民”;政治革命必须与社会革命并行等三方面的问题。1906年回国,先后在广东高等政法学堂、方言学堂任教。1908年,与赵声等拟借光绪帝和慈禧相继去世之机,发动以新军为内应,结合会党绿林的广州起义,事泄失败。1910年与赵声、倪典映再次策划“新军之役”,又因举事改期,各路援军未及接应而失败。次年黄花岗起义时,手持两枚炸弹,随黄兴率“先锋”队闯入总督署。巷战中负伤,事败逃亡香港。此后又参加了二次革命和讨袁斗争,在此期间历任广东军政府总参议、广州绥靖处督办、广东审计院院长等职。护法运动期间,在孙中山大元帅府任军事联络,掌管机要文书,成为孙中山得力助手,参与撰写《建国方略》。旋任《国民日报》编辑,投身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1919年秋至1920年夏,著文近百篇,约四十万字,详尽的论述了孙中山的学说,并探讨了革命面临的新课题。旋奉孙中山之命,又一次赴福建漳州等地联络国民党旧部及驻地粤军,策划西进讨阀桂系军阀。时陈炯明孤军驻潮汕,力不能进。为了策动虎门炮台守军反正,朱于9月21日亲临虎门演说,牺牲于乱枪之下。著有《朱执信集》。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9-07-15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s://www.kekeshici.com/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lishi/ershiliu/224974.html,转载请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