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高僧、天文学家。又称僧一行,俗姓张名遂。魏州昌乐(今河南南乐)人。唐太宗时功臣襄州都督、郯国公张公瑾之孙。少时博览群书,学识广博,尤精历法、阴阳、五行之学。权臣武三思慕其学行,就请结交,他避而不见。厌恶宦海倾压沉浮,21岁从荆州景禅师出家,又从嵩山普寂学禅,后从善无畏、金刚智学密法。成为我国佛教密宗之祖。博览群经,曾参与翻译《大日经》,为之作出疏解,著有《大日疏经》。精通天文历法。开元九年(721),奉诏修订历法,以解决旧历法某些不够准确之处。历时6年,于开元十五年(726),经过实地测试及研究,编制成《大衍历》52卷,把以往没有统一格式的我国历法归纳成7个部分,内容系统而科学,成为唐代最好的历法,在采取公历纪元之前,被我国历代编历者所沿用。一行对天文学最为杰出的贡献体现在对恒星的观测和对地球子午线纬度的测定。他同梁令瓒共同创造出黄道游仪,重新测定了150多颗恒星的位置,在世界天文史上首次发现恒星移动的现象,比英国哈雷安早1千年。开元十二年(724),由他首倡并指挥了在全国10几个地点进行天文观测,并根据南宫说等人的实测数据,归算出地球子午线纬度的长度,虽然还不够精确,但在世界上属于首次,比阿拉伯天文学家阿尔·花刺子模的测量早90年,有着非常重要的科学价值。他还同梁令瓒共同研制成以漏水为动力转动的浑天铜仪,成为钟表的雏型。据《旧唐书》本传记载,他著述颇多,还曾著有《摄调伏藏》10卷、《天一太一经》1卷、《太一局遁甲经》一卷、《释氏系录》1卷。他的从祖父张太素撰有《后魏书》100卷,其中《天文志》未成,由一行补撰而成。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3-10-16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s://www.kekeshici.com/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lishi/ershiliu/227304.html,转载请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