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学

        本草学的发展在宋代形成一个高潮。古代的本草学,不仅是药物学,还包括了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知识,这里只谈药物学。开宝六年(973),刘翰、马志等修《开宝本草》二十卷,比唐《新修本草》增加药物一百三十三种。仁宗时掌禹锡等又修本草,嘉祐六年(1061)成书,称《嘉祐本草),又增加药物一百种。次年,苏颂在这基础上撰《图经本草》二十卷,是刊本本草有图之始。元祐七年(1092),陈承又将这两书合并,并加注释,成《重广补注神农本草并图释》一书,二十三卷。唐慎微又添加药物六百二十八种,撰《经史证责备急本草》三十二卷。徽宗大观年间和政和年间又加增订,世称《大观本草》与《政和本草》,广为流传。政和时,寇宗奭撰《本草衍义》二十卷,辨正药物四百多种。南宋时,出现了彩绘本的本草著述,现传有《履巉岩本草》。宋代本草著作如此之多,种类如此之富,真可谓洋洋大观。上述这些本草学著作,对植物的观察研究已很细致深入。《图经本草》对植物形态,一般按苗、茎、叶、花、实、根,依次叙述。已知苗茎是同类。对于茎,已能分别“苗如藤蔓”的缠绕茎,“蔓延草术之上”的攀缘茎,“其茎如筋”的直立茎等。对于叶,已能区别叶序,凡对生叶序叫“两两相对”;轮生叶序叫“叶作层,每层六七叶如车轮”;从生叶序叫“叶青碎作丛”。对叶缘也已注意。对于花,则分花萼、花托、花蕊、子房、花序等,也都有详略不同的记载。对花的形状颜色,说得更为详细。《本草衍义》记载石南花说:“正、二月间开花。冬有二叶为花苞,苞既开,中有十五余花,大小如椿花,甚细碎。每一苞约弹许大,成一球,一花六叶,一朵有七八球,淡白绿色,叶末微淡赤色。花既开,蕊满花,但见蕊不见花。”对花的观察如此细致,与现代的植物志相比,也不逊色。对于果,一般叶荚子或子,子又叫人(仁),这大多是说种子。另外还有角(果)、核(果)、荚果等名称。白瓜也以果实为名,这和现在叫瓠果的意思相同。另外,本草著作中也记载了动物、矿物等有关情况。可以看出,宋代的本草学研究,已相当广泛深入,为后代的本草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2-05-31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s://www.kekeshici.com/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lishi/ershiliu/235865.html,转载请保留。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