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事迹编类》

地方志。二卷。南宋张敦颐撰。书前有宋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年)写的自序,该书是为了补充《金陵图经》而作。内容包括总叙、形势、城阙、楼台、江河、山岗、宅舍、谶记、灵典、神仙、寺院、庙宇、坟陵、碑刻、凡十四门,引据颇为详核。而碑刻一门尤其具有参考价值...

《舆地广记》

地理书。三十八卷,北宋欧阳忞撰。书约成于北宋政和年间(1111—1115)。前三卷概述历代政区疆域,卷四罗列宋州府郡县名。以下按元丰年间四京二十三路行政区划分篇,简述诸路州县建置沿革,并附“化外州”如辽所占据的燕云十六州。全书着眼于历史沿革,略古详今,体例...

《元丰九域志》

地理书。北宋王存等奉敕撰。十卷。成书于神宗九丰三年(1080)。其体例因袭唐《十道图》、宋《九域图》等图经。以熙宁、、元丰间四京、二十三路为标准,分路记载府、州、军、监、县的户口、乡镇、山川、道里等项。对各地区距京距府旁郡交错四至八到之数,缕析最为...

《太平寰宇记》

地理总志。北宋乐史撰。二百卷。《四库全书》著录时仅存一百九十三卷。黎庶昌出使日本时,借摹旧缺一百十三至十七卷及一百十八之半卷,共五卷半,刊入《古逸丛书》中,故现仅佚一卷半。此书编成于太平兴国年间。卷一至一百七十一,记载十一道情况;卷一百七十二至卷...

地方志

专记一州、一县、一镇、一山、一水域的地方志,宋以前较少,至宋始多,流传至今的有二十多种。如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三卷、周淙《乾道临安志》三卷、梁克家《淳熙三山志》四十二卷、范成大《吴郡志》五十卷,罗愿《新安志》十卷,高似孙《剡录》十卷,施宿《嘉泰...

地理图

宋代最重要的石刻地图之一。由南宋黄裳于宋淳熙十六年至绍熙元年间(公元1189年—1190年)绘制。淳祐七年(公元1247年)由王致远于苏州刻石。据王致远跋,该图是黄裳任嘉王府翊善时进献的八图之一。原图尺寸长约3.75尺,宽约3.25尺。此图绘制时间比“华夷图”、“禹...

禹迹图

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地图之一。绘制年代约在1048年后,稍晚于“华夷图”。制图人不详。因图中尚保存有部分唐代地名,可推知是依据贾耽《海内华夷图》中《禹贡》九州部分缩制而成。此图于公元1136年10月与《华夷图》先后刻于同一碑石的正反两面,现存于西安市碑林...

华夷图

宋代制图学方面的两块最重要碑石之一。绘制年代大约是公元1043年前后,制图人不详,可能是北宋赵竦根据唐代贾耽《海内华夷图》简缩改绘而成。宋高宗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4月由王致远(一说张珙)刻于一块一米见方的碑石上。现存于西安碑林中,是中国留存至今的最古...

地图

宋代朝廷很重视地图的制作,绘制全国地图和外域、边防、宫阙、山川、水利、交通、都会等各种专门性地图。《宋史·艺文志》和《玉海·地理门》著录了宋代许多种地图,有《山川形势图》、《南北对镜图》、《混一图》、《掌上华夷图》、《西南蛮夷朝贡图》、《交广...

总地志

宋代的总地志,和唐代相比,一是数量多,二是体例更加完备,有自己特点。唐代的总地志,只有魏王李泰命萧德言、顾胤等撰的《括地志》五百五十卷(原书已佚,有清人辑本)和李吉甫撰《元和郡县图志》。宋代有北宋乐史撰《太平寰宇记》二百卷,李宗谔等撰《祥符州县图经...

《尔雅翼》

训诂著作。三十二卷,南宋罗愿撰。愿字端良,号存斋,歙县(今属安徽)人。乾道二年进士,曾在赣州、南剑州、鄂州等地作地方官。此书前有作者自序,又有王应麟后序、方回跋及洪焱祖音释及跋。知此书成于南宋末年。本书释草八卷,凡一百二十名,释木四卷,凡六十名,释鸟...

《班马字类》

文字学著作,南宋娄机撰。五卷。此书采集《史记》、《汉书》中所载古字僻字,按四声编排,加以考证训诂、辨别音声,并详细列举假借通用诸字。书末有娄机作的跋两则,论辨字义,也极为明晰。《四库全书总目》评介此书说:“古今世异,往往训诂难通,有是一遍,区分类聚,...

《汉隶字源》

文字学著作。南宋娄机撰。六卷。其书前列考碑、分韵、辨字三例。卷一为碑目,共录汉碑三百零九种,魏晋碑三十一种。各记其年月地里,书写人姓名。二至六卷将摹录之隶字,按《礼部韵略》206韵加以编排。有不能编入者,则附在第六卷之末。其文字的异同,也随字附注。...

《隶释》

古文字学著作,二十七卷。南宋洪适撰。适字景伯,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绍兴壬戌中博学鸿词科,累官至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著名学者洪迈之兄。此书成于乾道二年(1165),作者以观文殿学士知绍兴府、安抚浙东时。第二年序而刻之。作者耽嗜古隶,区别汉...

《籀史》

古文字学著作,一卷。南宋翟耆年撰。作于南宋初绍兴年间。此书以“籀史”名,只因所载多金石款识,篆隶之体为多,实非专述籀文。所录各种古器之后,皆附论说,介绍其梗概。所录不及薛尚功《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所载篆文详备,而所述原委则较薛书为详。“二书相辅...

《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

古文字学著作。南宋薛尚功撰。二十卷。著录历代钟鼎器510件。但它并不是研究钟鼎彝器之体制,而是解释钟鼎彝器上的篆文。它将钟鼎彝器上的文字摹录下来,—一加以解释。薛氏嗜古好奇,深通篆籀之学,他集诸家之长而比较其异同。此书在刊误订伪方面颇有参考价值。...

《埤雅》

训诂著作。北宋陆佃(1042—1102)撰。二十卷。佃字农师,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王安石弟子。王安石对许慎的《说文解字》深有研究,作《字说》二十卷,对文字的形义多有发明,曾轰动一时,后遭旧党反对,《字说》一书被毁,集中仅存《字说序》。序中说,作字书时,有许多...

《类篇》

字书。北宋王洙、胡宿、司马光等人奉诏编纂。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丁度等修《集韵》,以增字既多,不能与顾野王《玉篇》相互参照,故奏乞委修韵官将新韵添入。宋仁宗命王洙、胡宿、范镇等编修《类篇》,最后由司马光整理成书。全书十四篇,又目录一篇,每篇又分上...

《韵补》

音韵书。五卷。北宋吴棫撰。该书根据音韵和古韵文来说明古时韵部。棫以为古人用韵较宽,有古韵通转之说。为宋代以降古音学开山之作。就音韵学史而言,此书不仅填补了从汉代到宋研究先秦古音的空白,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清代的古音研究。但该书材料繁杂,缺乏条...

《礼部韵略》

音韵书。五卷。北宋丁度等修订。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在修《广韵》同时,真宗又命戚纶等撰修简本,定名《韵略》。此书多无训释、疑混声、重选字。宋仁宗景祐四年(1037)重修《广韵》为《集韵》,《韵略》为《礼部韵略》。是书为《集韵》的简本,删去了《集韵》中大...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