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

        唐代著名的大文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河南南阳人。自幼勤奋好学,学问广博。他一生主张复兴儒学,强调儒学的历史地位和发扬儒学的重要作用,提出以儒家学说为治国之本。他大力提倡兴办学校,亲自授讲,并以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受到学生的欢迎。韩愈的著作有数十卷之多,关于教育思想和学说则散见于《师说》、《进学解》、《子产不毁乡学颂》诸文之中。
        韩愈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学所以为道”这里的道即是儒家的仁义之道,重在仁义道德,道在人身上的体现被称为性。在人性的问题上,他也认为性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性可分上、中、下“三品”,而情是后天产生的,情也可分成三等。由此而论,他认为上、中品的人是可以接受教育的,属下品的人则不能教育,只能用刑罚来制裁他们。韩愈的人性论和教育目的是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的,让受教育者做到一切遵守儒学伦理道德,以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儒家学说中特别重视师道。韩愈所处的时代,儒学削弱,人们“耻学于师”,社会上出现了不尊师道的风气。为了复兴儒学,改变这一状况,韩愈写下《师说》,提出子对教师问题的看法。他认为:“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只指传授儒家的修身治国之道;“授业”为讲授儒家经典,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解惑”是说回答学生在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这三项是教师的基本任务,也是教师的职责。抛开“道”的具体内容,仅就“传道、授业、解惑”这个教学过程而言,是合乎教育规律的。它明确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他还提出了教师的标准是“道”和“业”。教师应从这两方面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韩愈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师生关系上有不同于前人的独到见解:“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在某些方面学生可能强于教师,教师也可能劣于学生,这是正常的。他提倡在学术上相互为师,教学相长,能者为师。他的这些主张有利于推动教育活动的发展。
        韩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多体现在他的《进学解》一文中。如我们所熟悉的治学警句:“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就出于《进学解》,它告诫人们学业的精进在于勤勉努力,学业的荒废在于嬉戏;为人行事的成功在于深思,而毁坏于因循苟且。如何在称得上“勤学”,首先是做到动口、动手、动脑,多读、多看、多思考;其次是必须夜以继日,日积月累坚持不懈:“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这正是韩愈自己多年勤奋治学和教学的宝贵经验的总结。另外,韩愈还探讨了教学上的博学和精深的关系,提出:“贪多务得,细大不捐。”“提其要,钩其玄,”博是精的前提,精是博的深入。学生既要博学多识,又要探索精微,融会贯通,领会实质。
        韩愈对于教学方法方面,一贯主张因材施教。在《进学解》中他以大小木材在建造房屋时都能被工匠派上不同的用途,说明人的才能虽大小不同,但教师如能因材施教,就能造就出各种有用的人才。这种教育方法也是我们现今大力提倡的。总之,他在治学和教学中,提出的符合教育和学习规律的正确见解具有相当的价值。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3-06-23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s://www.kekeshici.com/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lishi/gudaizhidu/152856.html,转载请保留。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