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译经家

        在中国佛教史上,翻译经书的人很多,但最有影响的译经家一般说有四大家。他们是,鸠摩罗什、真谛、玄奘、不空(另一说义净)。鸠摩罗什,简称“罗什”,祖籍天竺,4世纪生于西域龟兹(今新疆库车一带)。后秦弘始三年(401年)被接至长安,受到隆重招待。从弘始三年到十一年,在8年的时间,他与其弟子翻译经书35部294卷(另一说为74部384卷)。真谛也叫拘罗那陀,天竺僧人。应中国南朝梁武帝的邀请,于中大同元年(546年)至南海,不久来到建康(今南京)。真谛与弟子从梁武帝末年(约548年)至陈太建元年(569年),翻译经书传记64部278卷。玄奘(见玄奘节)。不空是天竺僧人,(另一说是师子国人,即今斯里兰卡)。随其师来中国洛阳。唐朝玄宗天宝二年(743年),去师子国收售经书。而后返回中国。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开始译经,一生共译佛经77部,120多卷。义净俗家姓张,齐州(今山东历城)人。他曾在唐高宗时,去印度学佛法,在印度各地20多年。回国至洛阳,就从事翻译佛经事业。共译佛经等61部239卷。
        玄奘(602~664年) 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人。俗家姓陈,名祎。13岁出家为僧,法号玄奘。唐朝初年,他到各地访名师学习佛经。但各位大师对同一佛经解释不尽相同;而且他发现当时的汉文佛经,翻译得既不完全,也不够准确。因之,玄奘决心亲去天竺(今印度)学习佛经。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 8月,他从长安西行,过玉门关,由天山南路,穿新疆,越葱岭、中亚等地,历尽千辛万苦,于贞观八年(634年)末,玄奘进入天竺,到当时天竺佛教的最高学府,那烂陀寺。从该寺主持、名僧戒贤学习佛经。那时戒贤已过百岁,已不再讲学。但是,为了欢迎来自中国的客人,破例收了玄奘为徒,给玄奘讲了最不好理解的《瑜珈论》,用了15个月的时间才讲完。玄奘在那烂陀寺整五个年头,学了许多佛教经卷。他为了增长知识,学到更多的佛学经卷,639年,辞别那烂陀寺的戒贤,到天竺其他地方游学。玄奘应邀到当时天竺名城曲女城讲学,受到摩揭陀国戒日王的隆重欢迎。玄奘宣讲大乘教义,获得很大声誉。讲完离开曲女城时,戒日王为玄奘特开“无遮大会”75天。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带着650多部佛教经卷,回到唐朝都城长安。玄奘西行求法,往返历时17年,跋涉5万里。当时唐太宗住在洛阳。唐太宗就在洛阳行宫召见了玄奘。太宗劝玄奘还俗到朝廷任职。玄奘不肯,不久,回长安弘福寺,后又到大慈恩寺。玄奘在大慈恩寺主持佛经翻译工作。从贞观十九年(645年)开始,20年间,先后译出大小乘佛经共75部,1335卷。当时,唐太宗还亲自为玄奘的译经写了《大唐三藏圣教序》,以宣扬佛教。玄奘除翻译佛经外,还将他西行游历见闻写了一本《大唐西域记》。书中记录下有关许多中国和印度的珍贵资料。

玄奘像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9-06-02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s://www.kekeshici.com/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lishi/gudaizhidu/152878.html,转载请保留。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