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 本色与折色

    在赋税征收中原定征收的实物称为“本色”,改征其他实物或货币称为“折色”。明初,本色专指米麦,折色的范围......

  • 举人

    在唐代为各地乡贡入京应试之通称,意思是应举的人。明清则为乡试考中者的出身资格的专称。......

  • 永乐宫

    原址在山西省芮城县永乐镇,1959年,拆迁至芮城县北龙泉村五虎庙附近。最早称“吕公祠”,因为据传此地为吕洞......

  • 长春观

    在山东省历城县境内,始建于宋徽宗大观(1107~1110年)年间,后历代都曾修建。相传全真道“七真”之一的邱处机......

  • 一条鞭法

    又叫“类编法”、“明编法”、“总赋法”等。明朝中期统一采用的赋税制度。1581年明令颁发全国。主要内容是......

  • 副榜

    在科举考试中的一种附加榜示,也称备榜。在乡试、会试后,除发布正榜外,另加取若干名列入副榜。乡试副榜始于......

  • 楼观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的终南山中。据传在西周时,曾有人在此建楼隐居,而后有道士在楼的基地上建起观宫,故称“......

  • 辽饷

    明末“三饷”之一。为筹措对辽东地区女真人作战而加派的税银。1618年,明政府下令,为筹措辽东驻军的军饷,按......

  • 及第

    科举考中之称。明清两代只殿试第一、二、三名称进士及第,如说状元及第。其余则称进士出身、赐进士出身,不称......

  • 天主教

    是基督教于1054年,东、西两部分裂后,西派的自称,也称“公教”或“旧教”。天主教以罗马为中心,其教徒遍及欧......

  • 主考

    明清时,主持乡试的官员。他的职务是,总阅试卷,分别去取,核定名次,将录取的举人名单和他们的试卷奏报给皇帝......

  • 助饷

    为筹措镇压农民起义军的军饷而加派的税银。1635年,明朝右佥都御史卢象升在镇压农民起义军时,军费困难,要求......

  • 东正教

    是基督教于1054年,东、西两部分裂后,东派的自称,也称“正教”。东正教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教徒分布于希腊、......

  • 剿饷

    明末“三饷”之一。为镇压农民起义筹措的军饷。1637年,明朝兵部尚书杨嗣昌制定了“围剿”农民起义军计划,为......

  • 同考官

    明清乡试、会试中协同主考或总裁的阅卷官员。因在闱中各居一房,又称房考官,简称房官,或称房考,房师。试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