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印军缅北反攻作战

1942年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失败后,缅甸被日军占领,抗战前期中国主要国际交通线滇缅路由此中断。此后,美国空军虽开通了从印度飞越喜马拉雅山至昆明的驼峰空运线运送美国援华物资,但对于整个中国战场而言只是杯水车薪。第一次入缅作战结束后不久,史迪威就于1942...

十万知识青年从军运动

抗战后期国民政府军队在作战中减员严重,仅1944年豫湘桂战役期间兵员损失就达60万。战时国民政府推行的兵役法规定知识青年可以免役或缓役,致使原本因征兵区域缩小而兵源有限的状况更为加剧。中国驻印军与远征军自1943年下半年再次出兵缅甸,与美国军队并肩作战,...

桂柳会战

1944年夏中日双方在衡阳激战之时,日军在太平洋上的塞班岛和缅甸战场上的英帕尔两地连遭败绩,而攻占衡阳又比原计划晚了一个月。为此,新成立的日军第六方面军不得不调整原来的湘桂战役第二阶段在广西境内的作战计划,决定第二十三军于9月上旬从西江地区发起攻势,...

长衡会战

当豫中会战正在进行时,驻华中的日军第十一军也开始准备向湖南方向中国守军发起进攻。与担任豫中会战的日军相比,第十一军更具进攻作战经验,兵力也更为充足强劲。在湖南作战期间,它辖有11个师团共计100个大队,加上华北方面策应作战的30个大队和华南方面策应作战...

豫中会战

日军一号作战的首期目标是占领河南境内的平汉(日军称京汉)铁路黄河以南沿线地区,担任这一任务的是华北方面军。华北方面军根据派遣军的指示在2月拟定了作战设想,准备以全部兵力的一半投入战斗,“为此,只好在某种程度上暂时牺牲我占区的治安”。“作战分两阶段...

日军“一号作战”计划

1943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中转折性的重要年头。日本自中途岛海战后在太平洋上转入战略守势,至1943年2月在瓜达卡纳尔岛战役中败退在战略上进一步陷入被动局面,而美军则乘势开始战略反攻,从5月起与日军在太平洋上展开逐岛争夺战,步步向前推进。在欧洲战场上,...

旧金山会议与联合国成立

敦巴顿橡树园会议后,美、英、苏三国首脑在1945年的雅尔塔会议上就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否决权行使范围和会员国资格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根据苏联的建议达成共识:有关需采取经济、政治或军事制裁解决的争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即使是当事国也有权投票,而可以通过和...

敦巴顿橡树园会议

莫斯科四国宣言签署后,大国间关于国际组织的筹建提上议事日程。1944年5月,美国政府制定了一个初步计划,拟邀请中国、英国、苏联赴华盛顿附近的敦巴顿橡树园开会具体商讨筹建事宜。蒋介石获悉后于6月2日致电罗斯福,表示对此“极为欣慰”,“盖东方人民如无代表,...

开罗会议与《开罗宣言》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与美国虽然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盟国,但两国政府间并无英、美之间那样的经常性双边工作机制,更不用说像丘吉尔与罗斯福那样经常性的首脑会晤了。对此,中国政府多次抱怨受到不平等的待遇。为安抚中国并商讨战后世界安排,罗斯福总统于1943年6...

中国签署莫斯科四国宣言

中国在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后,十分关注参与建立新的国际秩序。鉴于美、英于1941年8月共同发表《大西洋宪章》,蒋介石指示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长王宠惠研究太平洋宪章问题。1942年7月7日,王宠惠将研究结果报告蒋介石,在肯定《大西洋宪章》基本精神的同时,指出其...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签署

按照美苏商定的日程表,以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宋子文为首的中国代表团与苏联政府领导人在莫斯科举行中苏谈判。会谈分为两个阶段,自6月30日至7月12日为第一阶段,双方进行五轮谈判。后因斯大林和莫洛托夫参加波茨坦会议而暂停。8月7日至8月14日为第二阶段,双方又进...

雅尔塔密约的签署

1943年底,苏军在苏德战场上发起了大规模反攻作战,美、英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时间表已经确定,欧洲战场的胜利大局已定。尽管大战的战火仍在熊熊燃烧,但是各盟国的首脑已开始将注意力转向战后的利益分配和政治安排。美、英、苏三国为此举行了一系列的会议和各种...

中苏关系的恶化

以日苏签署《中立条约》为转折点,中苏关系逐渐逆转。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苏联的生存面临严峻考验,对华援助完全中止,其远东政策的重心从战争初期的帮助中国拖住日本,确保自身安全,转变为敷衍中国,稳住日本,避免两线作战,两国在欧洲大战爆发后已经淡化与松...

中英访问团的互访

尽管战时的中英关系经历了种种波折,但共同抗击法西斯侵略战争,还是其主要方面,两国人民之间存在着深切的同情和热烈的声援。1942年4月,英皇以英国最高军人荣誉大十字勋章赠予中国战时统帅蒋介石。英国驻华大使薛穆在致勋赠词时称:此举“除向贵委员长军事成就表...

中英战时交涉的主要问题

由于中英两国在远东战略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中国朝野的反英浪潮持续不断,中英间的交涉也层出不穷,其数量之繁多,争执之激烈,在同盟国间是很突出的。主要争执除香港问题、印度独立问题外,还有下列数端: 中国的四强地位。1943年3月21日,丘吉尔发表广播讲话,有意...

中英远东战略的分歧与争论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英国尽管在战略上与日本对立,对日本侵犯其在华利益不满,却始终对日本的侵华行动推行绥靖政策,在中国海关问题、天津英租界问题、华北白银问题以及封锁滇缅公路问题上,损害中国利益,换取与日本的暂时和平,给中国民众留下的印象不佳。中英关系...

美国扶蒋反共政策的确立

以1944年10月25日魏德迈继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兼驻美军总司令和11月30日赫尔利继任美国驻华大使为标志,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确定了扶蒋反共的方向。 9月6日,正当史、蒋矛盾激化之时,赫尔利作为总统特使赴华,其使命是:防止国民政府崩溃;支持蒋介石任国民政府主席和...

史迪威事件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美两国虽然结为战时盟国,但国民政府对日战争的基本战略和美国政府的远东战略并不完全相同,两者的战略意图有时可以互相衔接,有时却是互相冲突的。如前所述,美国的远东战略有两大目标,但其基本点是要求中国积极对日作战,尽快击败日本,而国民...

“迪克西使团”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的远东战略有两个目标:其一,是利用中国取之不尽的人力资源,给中国以一定的援助,“用较小的代价使中国成为一个从那里能极大地毁坏日本的作战基地” [1] ,实际上是依托中国战场来拖住日本,减轻其在太平洋战场所受的压力,使其能首先击败德...

中美高层互访的加强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成为援助中国抗战的主要大国,中美关系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其重要标志是两国高层人物的互访得到加强。 1942年12月,国民政府任命宋子文为外交部长并常驻美国,与驻美大使协同工作,在华盛顿政府、国会、商界频繁进行活动,争取美国财政、军...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