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乎人者, 莫良于眸子。 眸子不能掩其恶。 胸中正, 则眸子瞭焉; 胸中不正, 则眸子眊 (mao冒)焉。 听其
审察一个人, 没有比看他的眼睛再好的了。 眼睛是不能掩饰其内心的邪恶的。 内心正直, 则眼睛明亮; 内心不正......
高高者天、皎皎者心,俯仰但求不愧,千古自有定评。
最崇高的是天空,最清白的是心灵,一举一动只求无所惭愧,时间长了自然会有定论。......
诐(bi蔽)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
听了片面的言辞, 就知道他有所蒙蔽; 听了放荡的言辞, 就知道他有所堕落; 听了邪僻的言辞, 就知道他有所背离......
“名节”二字, 是学者立身大端。 能砥砺“名节”, 便有些身分; 若轻视“名节”, 断未有不与世浮沉而为
“名誉和节操”两点,是读书人树立己身时最重要的。能修养“名誉和节操”, 自然会取得一定的作为; 如果轻视 ......
理路直捷,欲路邪曲。从理则光明正大,从欲则昏暗暧昧。所以君子心逸日休,小人心劳日拙。
按照道理去做事, 则直接顺利; 按照欲望去做事, 则会走到邪路上去而难以做成。 顺从道理, 则待人处事光明正......
不足于行者, 说过; 不足于信者, 诚言。
不付诸行动的人, 说话时总是喜欢夸夸其谈; 不诚实守信的人, 说话时总是假装非常诚恳。......
观之以其游, 说之以其行, 君无以靡曼辩辞定其行, 无以毁誉非议定其身, ……通则视其所举, 穷者视其所
对贤士通过交游来观察他, 根据他的行动评价他。 齐景公不根据华丽善辩的言辞论定他的品行, 不凭别人对他的......
当理而无私心, 则仁矣。 虽无私心, 苟不合正理, 亦妄也。
拥有真理而且没有私心,就是仁义。 虽然没有邪心,如果不合正理, 也会产生妄为。......
耳目淫于声色,五脏动摇而不定,血气逸荡而不休,精神驰骋而不守,祸之来如邱山,无由识之矣。
视听被音乐女色所迷惑, 就会内心动摇而不坚定, 感情放纵而不停止,神志奔放而不存守,这样下去, 当灾难像土山......
欲知人, 必自知。
要想了解别人, 必先自己不糊涂。......
名节之于人, 不金帛而富,不轩冕而贵。 士无名节, 犹女不贞,虽有他美,亦不足赎。故前辈谓爵禄易得,名
名誉和节操对于人来说,虽然不是金银财帛但却是一种富足,虽然不是高官厚禄但也很显贵。 一个人丧失了名誉和......
凡论人心,观事传,不可不熟,不可不深。
一般说来,研究他人的内心,观察事物的变动,不能不细致,不能不深入。......
人能不以衣食自累,而读书厚自堤防,则置身洁白,而与圣贤同归矣。
一个人能够不因谋求生计而使自己受害, 而且通过读书来增强修养、加以防范, 以免做出越轨的事情,那么就可以......
名节者,道之藩篱。藩篱不守,其中未有能独存者。
名誉和节操, 是道义的屏障。 守不住屏障,道义也不能独自存在。......
听言不可不察, 不察则善不善不分。
听了他的话不能不加考察, 如果不加考察, 那么好的和不好的便无法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