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 读书不独变化气质,且能养人精神,盖义理收摄故也。

    读书不仅能改变人的气质, 而且能培养人的精神, 这是因为义理可以约束身心并加以熏陶培养的缘故......

  • 圣人不虑己, 忧济在元元。

    圣贤的人从来不为自己考虑, 他们所担心和要帮助的是百姓大众。......

  • 称人之善,虽有过情,不失长厚之心;扬人之恶,愈有的据,更形刻薄之性。

    称赞别人的优点,即便有过份之处,仍不失崇尚忠厚的内心;宣扬别人的缺点, 越是有根有据, 越是更加暴露出他的......

  • 达人无不可, 忘己爱苍生。

    通达事理的人没有不能做到的事, 他们都忘记了自己的利益而去热爱百姓。......

  • 发生收敛, 四时有一定之理, 失其理者不详。 人生亦然。故少年退缩,老人狂躁, 皆非常理。

    农作物的生长和收获, 一年四季是有一定的规律的, 失去这个规律则是一种不吉祥的预兆。 人生也是这样。 因此......

  • 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

    半夜时分, 我总是不断地唉声叹息, 常常想着要为国家分担些忧愁。......

  • 男子貌无妍媸(chi吃),读书静养之人自有道气可亲。

    男子的相貌无论是美是丑, 只要是能读书学习、 默默修养的人, 自然会有令人爱慕的气度。......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如何才能得到千万间宽大的房屋, 使得天下受冻的人们都能得以藏身而人人喜欢?......

  • 学问涵养人,虽当盛怒时,毕竟无过激之言、暴厉之色。

    做学问能使人有涵养, 即使在大怒的时候, 毕竟没有过激的语言、 严厉的面容。......

  •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一年到头为百姓的命运而忧愁, 感慨叹息, 内心受尽煎熬。......

  • 丈夫誓许国, 愤惋复何有。

    大丈夫发誓要以身许国,哪里有什么怨恨叹惜?......

  • 品卑由于无志,无志由于识低,识低只是理欠明。

    品德卑鄙是由于没有志气, 没有志气是由于见识低下, 见识低下只是因为对道理缺乏理解。......

  • 修身以寡欲为主, 行己以恭俭为先, 自天子至庶人, 一也。

    修身养性要以减少私欲为主,身体力行要以谦恭俭朴为先,从国王到百姓, 在这方面都应一概如此。......

  • 自古圣人贤士皆非有求于闻用也, 闵其时之不平, 人之不乂(yi义)。 得其道, 不敢独善其身, 而必以兼济天

    自古以来, 圣人贤士们没有一个是在名声、 职位上有所企求的。 他们担心的是时势不能太平安定, 百姓不能听从......

  •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我所想的是为皇上免除有害的事情, 怎肯拿我的老迈无用去珍惜最后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