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解则求义自明, 不必字字相校。 譬之目明者, 万物纷错于前, 不足为害, 若目昏者,虽枯木朽株皆足为梗
内心理解了,探求的理义就自然明白,不必每个字都去校勘。比如眼睛视力好,虽然万物纷乱错杂在面前,也不能受到......
学问固无穷已, 然端绪得失, 则当早辨, 是非向背, 可以立决。
做学问固然没有穷尽之时, 但是学习方法的利弊得失, 则应当早早辨别清楚; 那样正确的和错误的,应该拥护的还......
系于意,不系于文。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
写作文章要着眼于立意,不要着眼于文采。首句标明题目,篇末揭示主旨。......
书多笔渐重, 睡少枕长新。
读书多, 下笔就逐渐有份量; 睡眠少, 枕头就保持长新。......
吾人皆无常师, 周旋于群言淆乱之中, 俯仰参求, 虽自谓其理已明, 安知非见蔽说; 若雷同相从, 一唱百和
我们的一些人都不拜固定的老师, 整日在众说纷......
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诚使巧且华,不必适用;诚使适用, 亦不必巧且华。 要之以适用为本, 以刻
所谓文章的修辞, 犹如器物上的雕刻绘图。 即使精巧而又华丽, 却不一定适用; 即使适用, 也不一定非要精巧、 ......
知之非艰, 行之惟艰
求得知识并不是艰难的, 付诸于实践才是最困难的。......
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 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两臂合抱粗的大树,是由萌芽生长起来的;九层高的楼台,是从一堆泥土建造起来的;千里遥远的路程,是从脚下开始......
大略如行云流水, 初无定质, 但常行于所当行, 常止于所不可不止。
写文章大概就像浮动的云,流动的水, 自由自在,毫不拘束。开始时没有框框, 但是行文应时常遵循所应当遵循的规......
君子虽战有陈(阵), 而勇为本焉;丧虽有礼, 而哀为本焉;士虽有学, 而行为本焉。
君子作战虽然列有阵列, 但以勇敢作为根本; 治理丧事虽然有很多礼节, 但以哀痛作为根本; 学士虽然很有才学, ......
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画竹子必须先在心中考虑好整个竹子的形态, 然后再下笔。......
梓匠轮舆, 能与人规矩, 不能使人巧。
木工和车工, 可以把规矩的方法教给别人, 但是却不能使学习者获得纯熟的技巧, 这要靠学习者自己去不断练习提......
为文有三多:看多、做多、商量多。
写好文章要做到三多:多看好文章,多练习写文章,多商讨、推敲文字。......
不闻不若闻之, 闻之不若见之, 见之不若知之, 知之不若行之……故闻之而不见, 虽博必谬; 见之而不知,
不听取不如去听取它, 听取它不如亲自去观察它, 观察它不如去了解它,了解它不如去实行它……所以只听到而没......
琢雕自是文章病,奇险尤伤气骨多。
一味追求形式上的精雕细刻, 自然是文章写作的弊病, 而一味追求内容上的怪诞奇异, 尤其损害文章的气韵、 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