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内人

2018-07-02 可可诗词网-张祜 https://www.kekeshici.com

诗词简介:       这也是一首宫怨诗。首句点“禁门”,点“宫树”,烘托出深宫重门闭锁、庄重 严肃的氛围;“月痕”,描写了月光的朦胧一片,淡扫无迹;而“过”字,犹言女主人公久久 凝望之无聊,暗示其光阴虚掷,青春虚过。次句写其一双流盼之美目,此时只专注双栖 于高树的鹭巢,是羡慕鹭鸟同窠的幸福?还是羡慕鹭鸟双飞的自由?此二句写月下顾 盼的情景,尤为生动,暗示了人之命,不如鸟之命也。末二句,“拔”而曰“斜”,“剔”而言 “开”,见出笔触之细腻,显出这位少女玉腕柔指的优美,具有独特的风姿。这两个动词, 加上一“救”字,既写出了少女动作的意向所在,也显示了其美好善良的愿望。此“剔焰 救蛾”的细节描写,是同情耶?抑或自怜耶? 此诗不言怨而怨意露,不言悲而悲情现, 真乃含蓄婉曲、耐人寻味之宫词也。

  • 原文
  • 拼音
  • 繁体
  • 《赠内人》
    .[唐].张祜.
    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鹭窠。
    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
     
  • 《 zènɡ nèi rén 》 
    《 赠   内  人  》 
    .[ tánɡ ]. zhānɡ hù.
    .[ 唐   ]. 张    祜.
    jìn mén ɡōnɡ shù yuè hén ɡuò , mèi yǎn wéi kàn sù lù kē 。 
    禁  门  宫   树  月  痕  过  , 媚  眼  惟  看  宿 鹭 窠 。 
    xié bá yù chāi dēnɡ yǐnɡ pàn , tī kāi hónɡ yàn jiù fēi é  。 
    斜  拔 玉 钗   灯   影   畔  , 剔 开  红   焰  救  飞  蛾 。 
     
  • 《贈內人》
    .[唐].張祜.
    禁門宮樹月痕過,媚眼惟看宿鷺窠。
    斜拔玉釵燈影畔,剔開紅焰救飛蛾。
     
  • 译文
  • 注释
  • 诗评
  • 【逐句翻译】
    禁门宫树月痕过,禁门宫树梢月光轻轻流过,
    媚眼惟看宿鹭窠。美目只看双栖的鹭鸟之窠。
    斜拔玉钗灯影畔,灯影畔斜拔出插发的玉钗,
    剔开红焰救飞蛾。挑开灯芯的红焰救出飞蛾。
  • ①内人:即唐代宫中宜春院征集的歌舞伎。她们一入院,便失去自由和幸 福。赠,非赠也,乃借题驰骋发挥也。

    ②媚眼:娇美的眼睛。隋卢思道《后园宴》:“媚眼 临歌扇,娇香出舞衣。”
  • 赏析一
  • 赏析二
  • 赏析三
  •  
       这一首也是宫怨诗。诗中通过宫人带着羡慕的眼光注视白鹭和拔出玉簪救飞蛾两个形象化的动作,表现了她的无聊情绪,而无聊的原因则是遭遇冷落。本诗含蓄,耐人寻味。
     
       唐代选入宫中宜春院的歌舞伎女,她们一入深宫内院,就与世隔绝,被剥夺了自由和人生幸福。诗人匠心独运,不落窠臼,既不正面描写她们的凄凉寂寞的生活,也不直接道出她们的愁肠万转的怨情,只从她们中间的一个人在月下、灯畔的两个颇为微妙的动作折射出她的遭遇、处境和心情。
     
        首联“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鹭窠。”乍看是一个平平常常的写景句子,而诗人用字遣词上却是费了一番斟酌的,“禁门宫树”,点明地点,但门而曰“禁门”,树称“宫树”,就烘托出了宫禁森严、重门深闭的环境气氛。“月痕过”,暗示出月下之人在百无聊赖之中伫立凝望已久,又从光阴的流失中暗示女子的青春的虚度。“媚眼”两字说明望景的人是一位美貌的女子,但美貌的女子空有明媚的双目,却幽禁在如同牢狱的宫中,环境单调得实在没有东西可看,她无可奈何地惟有将目光投向高高在宫树上的鹭窠。描写蕴含深刻,读者不由得联想此刻宫女也许会想: 飞鸟尚有归宿,还有“家庭”,并能飞出禁门,在广大的天地中自由飞翔,而自己何时才能飞出牢笼,重回自由人间?
     
        诗的下半首变换了场景,把户外转向户内,女子“剔开红焰救飞蛾”,显示了少女善良,这里以飞蛾投火暗含女子的命运好似飞蛾,而剔开红焰,救出飞蛾,既是女子对飞蛾的一腔同情,也是出于自我哀怜。

  •        古人称皇宫为大内,内人即宫女。本篇通过极其精妙的艺术构思,深刻地展现了一位宫女的内心世界。
     
        起句写时间,而由这位宫女眼中所见月光的移动来显示。月亮的影子先是投射到宫门上,然后越过了宫门;再投射到宫内的树上,又越过了宫树;终于投射到这位宫女的住室之内了。这时,当然已经夜深。次句写人物。夜色沉沉,万籁俱寂,别人或已入梦,她却无法成眠。在月痕灯影里,一双娇媚的眼睛不看别处,惟独盯着梁上已经睡了的燕子的窝巢。从这一双媚眼里,我们难道看不出,她是深感于自己的孤独,远不及双宿双飞的燕子吗?后半将对人物的描写由静态转为动态。这时,她忽然看到一只飞蛾扑向灯焰,眼见得这无知的小生命由于追寻虚幻的光明即将把自己断送了,于是她迅速地拔下斜插在头上的玉钗,将已被火舌卷住的飞蛾救了出来。这只飞蛾的经历,难道不也就是她自己的经历吗?她入宫之时,可能认为那是升入天堂,前途无限光明;而入宫之后,才知道已经陷入地狱,前途是无边的黑暗。但飞蛾还有她来救,而她又有谁来救呢?诗篇只作客观描写,然而这位女奴隶悲惨的命运和痛苦的灵魂,却已从她凝视燕窠和救飞蛾的这两个具体动作中极其生动而又准确地被展现了出来。它体现了作者高贵的人道主义精神,同时也体现了作者精湛的艺术技巧。
     
        张祜写这位内人对扑火飞蛾的同情,实质上是写他对千千万万类似飞蛾的宫女的同情。

  •      这是一首写宫中女伎艺人的诗。崔令钦《教坊记》: “伎女入宜春院, 谓之内人,亦曰前头人,常在上前头也。”但也泛指宫女。《周礼·天官· 寺人》:“掌王之内人及女宫之戒令。”郑玄注: “内人,女御也。”古代宫 殿门户皆设禁,故用“禁”指宫殿或皇帝居住之所。刘桢《赠徐干》: “拘 限清切禁,中情无由宣。”月光先是照在宫门上,后越过宫门投射到宫内的 树上,最后映现在这位宫中女伎的住室内。“禁门宫树”,已见禁卫森严, 而“月痕”更给人以朦胧静悄之感。首句通过她眼中所见月光的移动,显示 时间的推移,夜色已经深沉了。一个“过”字,写出了月的移动过程,也可 见出她的凝望之久。这句似纯写景,但已寓有人的幽怀寂寞。次句以下正面 写人。写人先写人的眼睛。媚眼,娇美的眼睛。“媚眼随娇合,丹唇逐笑 分” (何思澄《南苑逢美人》)。用部分代整体,形容女人的美。这时候, 她还没有睡,一双颇有风情的眼睛,痴痴地呆望着屋梁上已经安恬入睡的燕 子(窝)。惟,独或只意。惟看,除看“宿燕窠”,再无可看者也。一表示 她的孤凄,一暗示她对燕子双宿双飞幸福生活的歆羡和渴望。
     
        后二句对人物的描写由静态转为动态。当一只扑向灯焰的飞蛾映进她眼 帘的时候,她迅速地拔下插在头上的玉钗,拨动灯芯,将飞蛾救了出来。一 个“斜”字见出她的风姿,也暗示“云髻坠,凤钗垂,髻坠钗垂无力” (韦 庄)的慵倦之态,但仍见死而救,对扑火飞蛾的同情,也正是对自己的怜 悯!
     
       这首诗看似写景和叙事,实则句句含情,句句表现出这位内人的不平静 的心态。通过羡宿燕的双栖和对飞蛾的相怜两个细节,表现出她的孤独寂 寞,也表现出她处境的辛酸。飞蛾投火是自愿的,而她却是被花鸟使从民间 各地像货物一样采集来的。“几多红粉委黄泥,野鸟如歌又似啼” (雍裕 之);“一边载出一边来,更衣不减寻常数” (王建)。多少姐妹被折磨致 死,宫中少女的数目却不会减少的。
     
        雍陶《和孙明府怀旧山》 :“五柳先生本在山,偶然为客落人间。秋来见 月多归思,自起开笼放白鹇。”诗人因觉仕宦如鸟儿被关在笼中,因此兴起 同情之感。两诗题材不同,但同病相怜,推己及物,渴望自由,用心相似, 而《赠内人》细腻深刻,更令人意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