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陶弘景)

2019-05-13 可可诗词网-汉魏六朝诗鉴赏 https://www.kekeshici.com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

这首五言四句的小诗,是齐梁间著名隐士陶弘景所作。弘景不以诗名,但此诗以极简炼的词句表现了作者高远出世的情怀和敝屣富贵的傲然之态,却是一首历来传诵人口的名作。“诏问”,指梁武帝下诏问弘景。“山中”,时弘景隐居于句容茅山。

首句“山中何所有”。起句借梁武帝诏书中的问语,引出下文自己的回答。这一句看似平平,若不经意,但隐士不事王侯、高尚其志、对“圣旨”绝无半分诚惶诚恐之感的风范,已约略可体味。次句“岭上多白云”,正面回答诏问。山中之物多矣,作者何以独独拈出“白云”?自然,山中多云,这是事实,《礼记》所谓“天降时雨,山川出云”,谢灵运诗亦有“白云抱幽石”、“岩高白云屯”之句。作者将眼前景随口道来,毫不费力,而青山白云,相映成趣,非但当时作者注目,亦使今之读者神往。此其一。其二,这与晋宋以来隐逸之士所赋予白云的特殊意义有关。云之为物,行踪飘忽,去来无迹,自由自在,无挂无碍,这正是隐士们寄托幽怀的对象,也可用作他们的自我象征。陶渊明《和郭主簿》云:“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其《归去来辞》云:“云无心以出岫”,即是明证。后来的唐释皎然说得更明白:“有形不累物,无迹去从风。莫怪长相逐,飘然与我同。”陶弘景诗中的“白云”,正有这样的含义在内。句中虽然没有“我”字,却已画出了“我”仰首观云、悠然自得的神态。梁武帝问山中何所有,实是说山中无所有,不如出山入朝,则无所不有矣。弘景这样巧作回答,也暗示了拒绝应征出山的态度。若不经意之中,实有深意在内。

但这一句毕竟过于含蓄,意思不够醒豁,接下来“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二句就索性点明了这层含义。表面看来,这两句是说白云在天,飘忽无定,只可让山人游目,无法寄陛下同观,言下似乎还有遗憾之意。但“怡悦”一词,明确表示了自己对青山白云,也就是对隐居生活的喜爱。“只”、“自”二字,更将对苍山白云的欣赏看作是隐士的专利。万丈红尘中人岂耐得住山居的寂寞?舒卷无方的白云焉能得到金粉丛中帝王的心赏?所谓“只可”、所谓“不堪”,其实是毫不客气地将对方排斥于自己的同道之外。意思虽略嫌直露,而拒聘的态度却也因此显得更加坚决。史载梁武帝要他出山,他曾画作两牛,一牛散放水草之间,一牛著金笼头,有人执绳,以杖驱之。武帝笑曰:“此人无所不作,欲曳尾之龟,岂有可致之理。”一诗一画,可谓异曲同工。

附带讲几句,据史书记载,梁武帝代齐时,弘景曾为其援引图谶,制造改朝换代的依据。以后武帝每有军国大事,无不遣人谘询之,弘景因而有“山中宰相”之称。可见他并非真正忘怀世情之人。他之始终隐居不出,除个人性格的因素外,当与时势及生活经历有关。不过,这已不是本文论述的范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