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思类·构思奇致的宋词赏析

2019-05-30 可可诗词网-宋词艺术 https://www.kekeshici.com

构思类·构思奇致的宋词赏析

【依据】杨万里不特有诗才,即词亦有奇致。其好事近云:“月未到诚斋……。”昔人谓东坡词是曲子中缚不住者,廷秀词又何多让,乃知有气节人,笔墨自然不同。(王弈清等 《历代词话·卷七》 引“续清言”语)

【词例】

好 事 近

杨万里

月未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不是诚斋无月,隔一庭修竹。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未是秋光奇绝,看十五十六。

【解析】这是一首咏月词。月,诗人词人历咏不衰的题材。不要说诗,单就词言,杨诚斋之前,咏月的词已不可数计。词人们支支生花妙笔,描绘那圣洁的月华,引发着无尽的遐思。杨诚斋并不以词名,《全宋词》 仅存其词十五首,其中佳作,拙意不过三之一。然而一首 〔好事近〕 咏月却颇具诚斋诗风神,不落凡俗,独富情韵。如是说既非溢美又非出自笔者对诚斋的偏爱。清人王弈清辑 《历代词话》 所引“续清言”,即以 《好事近》 为例,论诚斋“词亦有奇致”,“笔墨自然不同”。

所谓 “奇致”,所谓 “笔墨自然不同”,当指构思而言。其“奇致”、“不同”在于一首八句四十四个字的小词,却句句有出人意料之奇语,笔笔转折,词境层层推进,最后达到意、趣、情、理蓄于言外的艺术情境。上片“月未到诚斋”一语开篇,咏月而偏落笔于不见月,可谓出语奇。那么,无月么?不,月已“先到万花川谷”,月是有的,只是这位姗姗而至的仙子尚“未到”而已。这又不免令人生疑,何以普照九洲之月已到万花川谷而单单未到诚斋?于是给人留下了悬念。词人似是懂得我们的心理,他接着为我们释念:“不是诚斋无月,隔一庭修竹”。哦,月到了,但它被一庭修竹阻住。这又是多么奇妙的答语。然而倘仅见此上片句句奇语仍未然皮相,妙处在于奇语所构建的奇境。试想,万花川谷,那是词人的花圃,月照万花川谷,秋月秋花,溶冶交辉,何等疏朗、明快、秀雅! 诚斋,那是词人的书斋,月光隔一庭修竹而筛下,月影竹影,参差斑驳,又是何等幽邃、静谧、淡雅! 词人构建这奇境并非合盘托出,一览无余,而是自字间行外闪烁而出,令人品而后得,这又要算词人所出的奇笔了。

词至下片以“如玉”直写月色,以“玉”为喻,似说不上奇,目之为平,亦不为太过。但是,且不可如此胶柱鼓瑟,词人此前此后已明示“如今才是十三夜”、“未是秋光奇绝”,那么“奇绝”的秋光何在 ?词人予示“看十五十六”!如此看来,月色如玉之平,正是积蓄一种势头,其用意不限于今日月色之美,而在于以此突现十五、十六夜之奇绝月色。

如果说词的上片构思的奇致在于奇语奇境的话,那么,这下片则是在于奇思奇情了。月是诗人词人争相吟咏的永恒主题,但诗人词人的视角笔触多是凝注于那如眉如钩的弯月或如明镜如玉盘的满月上,像北周时代的王褒咏“如半璧”的“上弦” 月者已不多(其 《咏月赠人》 诗有“上弦如半璧”之语);即使王褒也是紧接着就用“初魄似蛾眉”之句转向咏弯月了。诚斋毕竟是诚斋,他偏要咏那说圆不满的十三月。怎么咏?十三的月真说不上是个什么形状,生喻硬譬怕未必有好效果,于是杨诚斋取其长而舍其短,咏其色而避其形,并把十五十六的满月作为一种未到的美景予先摄入词章,给人以企盼、以希冀。诚斋何以有此奇思?奇思还是基于超俗的奇情。古往今来的诗人词人钧取提择最美好的语言去咏月犹恐不能尽意,杨诚斋则另辟其径,写日后可见之月更奇绝于眼前之月,这正是所谓 “好花看到半开时”,使审美境界不局限于目前所见,而向一个更高层次推进,把更美更新的艺术境界予示给人,使美的生命力得以拓进,从而给人以更为开阔更为丰实的美感享受。

诚斋体诗歌讲究 “活法”、“透脱”,这首小词由奇语奇境奇思奇情所构筑的奇致,正是诚斋诗风在其词中的体现。诚斋词构思奇致还不仅表现在这首咏月词中,他的 《昭君怨》 咏松上鸥,沙鸥偶然飞来自是使人欣快,但它倏然 “飞去不知何处”又不免使人生怅惘,于是词人向沙鸥报告 “我已乞归”,邀沙鸥来伴,以希冀语传惘怅之情;另一首《昭君怨》 咏 “荷上雨”,在咏 “荷池跳雨”真珠散聚之景前,先写由于雨打荷上之声所幻化出的漾舟西湖香满荷塘的午睡梦境;《武陵春》 以 “龙团新作祟”写饮茶致疾,《忆秦娥》以春未到而春已归极写春光易逝: 都称得上是 “构思奇致”、“笔墨不同”之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