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类·翻笔取胜的宋词赏析

2023-08-30 可可诗词网-宋词艺术 https://www.kekeshici.com

结构类·翻笔取胜的宋词赏析

【依据】楼敬思云: 南宋词人,姜白石外,唯张玉田能以翻笔、侧笔取胜,其章法、 句法俱超, 清远骚雅, 可谓脱尽蹊径, 自成一家。 (张宗橚 《词林纪事》卷十六)

【词例】

南 浦

春 水

张 炎

波暖绿粼粼,燕飞来,将是苏堤才晓。鱼没波痕圆,流红去、翻笑东风难扫。荒桥断浦,柳阴撑出扁舟小。回首池塘青欲遍,绝似梦中芳草。和云流出空山,甚年年净洗,花香不了。新绿乍生时,孤村路、犹忆那回曾到。余情渺渺,茂林觞咏如今悄。前度刘郎归去后,溪山碧桃多少!

【解析】翻笔,这里是指一种艺术表现技巧。作家在创作时,有时需要规摹旧制,但又不是一味因袭,而是将旧制翻卷过来,纳入新的内涵,或者是翻用旧制之意,加工改造而成新语。这种技艺,体现着作家的艺术才情和审美发现,因此,翻笔而成的词句,体物更工,意蕴益新,成为一种具有崭新生命的作品构成。它不仅给读者面目一新、容光焕发的感觉,而且使作品内蕴更为丰厚含蓄,耐人咀嚼,诱发读者充分发挥自己的审美想象,在充满距离感的审美欣赏中获得心理上的极大满足。张炎的 《南浦·春水》 篇中,就因为在用语上翻陈出新、别具一格,而被后人称为以 “翻笔”取胜的范例。

词的发端俊雅,用字精审,写景如画。一“暖”一 “绿”,便春光骀荡,“粼粼”则春水溶溶。杜甫曾有一联描写刻划堪为精细的诗句:“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张炎这里的 “鱼没波痕圆”,显然由杜句中衍化出来的,但又不着痕迹,在体物妙臻、工细稳称方面,并不逊于杜句,使人如见波翻涟漪圆的湖面,水平如镜之状。“流红去”句,用唐人红叶题诗故事,但另辟蹊径,机杼自立。红叶题诗,本为伤春相思之意,张炎这里除旧布新,以新意纳之,用意更进一层: 流水带走落红,非但不使人病春感伤,反而让人嘲笑东风不能吹净缤纷之落红,境界清空得多。刘熙载 《艺概》云:“词要清新,切忌拾人牙慧。”张炎这里以翻笔为之,不但使词作面目一新,还在应题方面,换了一种笔法,以“不言言之”,写出了春意阑珊。“荒桥”两句,以荒凉之景反衬春水之平阔与游人之如织——连荒僻冷落的桥边,扁舟也翩翩撑出,那么通津渡口,湖上该是何等热闹! 所以周密非常赞赏这两句,认为刻划精妙,“赋春水入画”。“回首”两句又借用旧典,翻出新辞。谢灵运梦惠连而得 “池塘生春草”一句,这里张炎不说池塘春草之美、春光之丽,而是说眼前池塘春草,就是谢灵运的梦中诗境,由目之所见实境,引入梦中所感之虚境,增添了词的朦胧之意境氛围,使眼前之景更具有美的韵味。如此活用成句,极融化变幻之奇,切合了姜夔《诗说》 中的“熟事虚用”,亦为“翻笔”之不二法门。

下片换头处仍就春水写去,由湖水、池水写到春水之源的溪水,由水载流红写到年年如是的水流花开,词境为之开拓。“和云”几句,“刻画精巧,运用生动,所谓空前绝后”(吴衡照《莲子居词话》)。“新绿”两句,写景咏物形象逼真,下接“孤村”,词意又一转递,细密绵长: 由春水之美,引出对昔日旧游的回忆,想及如今旧友云散四方,于是生出盛时不再的唏嘘之感,其“余情渺渺”之句就自然流出。苏轼 《前赤壁赋》 有“渺渺兮余怀”之句,张炎这里颠倒用之,改造坡公原句中的惆怅失落以至遁世的意绪,纯用字面义,藉以表示自己对旧友的怀念。这里是张炎别一种“翻笔”之法,不同于前面两例,可见,张炎不仅翻用别人语时不落旧窠,连一篇之中,自己的翻笔一法也各自门户,迭出新招。“茂林觞咏”句,用事而独辟蹊径。王羲之与谢安诸名士,曾聚于兰亭,游而乐,陶然醉,写出了“茂林修竹”、“一觞一咏”这样的佳句。张炎经过一番熔铸陶钧,以新的面目出之,借以暗示当年自己与友人孤村踏青的乐趣; 但若仅止于此,用意还是走不出王羲之的门槛,于是张炎翻过一层,用一“悄”字使句意跌宕,不仅有“而今安在”的感喟,还生发出如今自己孤单寂寞的失落之感。最后结句,翻用刘禹锡“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的诗句,不仅有怀念老友之情,还含有叹惜人生无定和光阴易逝之叹。这里张炎虽用事而又不为事所使,没有刘梦得的国事苍黄之意,又是“脱尽蹊径,自成一家”的“翻笔”范例。

本篇中,张炎多次用翻笔之法咏写春水、兼怀旧游,在句法上用字工巧,大匠经营,炼句造语,翻陈出新,每每出乎不同凡响,清新警策,尤其是规摹旧制时的新意迭出,绝不雷同,确乎戛戛独造,不让前人。张炎也因为“《春水》 一词,绝唱千古,时人以‘张春水’目之”。

宋词篇幅短小。要求在极短的篇幅内表达最丰富的内容,就不能细针密线、沾滞质实。以翻笔取胜,既围绕着题旨,又能另起一意,扩展内涵,是很好的一种艺术手段。尤其在结尾处,往往宕开一笔,翻新出奇,或涵括全词。张昇的 《离亭燕》 写周围江山景色、凭吊六朝兴亡,结句返回自身云:“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上文的种种情绪和内容都概括其中。如王沂孙《齐天乐·蝉》 写枯蝉濒临绝境的哀鸣,结句云:“漫想熏风,柳丝千万缕”。忽然翻出一幅光明景象,以蝉的黄金时代映衬现实的痛苦。语尽而意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