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结类·拓笔作收的宋词赏析

2019-05-30 可可诗词网-宋词艺术 https://www.kekeshici.com

起结类·拓笔作收的宋词赏析

【依据】用拓笔作收,意兴绝佳。(高亮功《芸香草堂评山中白云词》卷二)

【词例】

台 城 路

章静山别业会饮

张 炎

一窗烟雨不除草。移家静藏深窈。东晋图书,南山杞菊,谁识幽居怀抱。疏阴未扫。叹乔木犹存,易分残照。慷慨悲歌,故人多向近来老。相逢何事欠早。爱吟心共苦,此意难表。野水无鸥,闲门断柳,不满清风一笑。荷衣制了。待寻壑经丘,遡云孤啸。学取渊明,抱琴归去好。

【解析】古代词论家认为“歇拍”是词章结构的关键环节。词的收束艺术方法多种多样,妙者皆能做到言虽止而意未尽。张炎在 《词源》 中即强调说:“末句最当留意,有有余不尽之意始佳。”而“拓笔作收”即是具有这种审美效果的一种收束方法。所谓“拓笔作收”是指词的意脉而言,要求词的歇拍从原意宕开,拓出新意。譬如苏轼的 《念奴娇·赤壁怀古》 词在抒发了自己老大无成的悲慨以后,结句以“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拓笔放开意脉,便觉其词情旷达、毫无窘迫之感。而王沂孙的 《齐天乐》词本咏秋树鸣蝉“甚独抱清商,顿成凄楚”的哀鸣,歇拍却以“漫想薰风,柳丝千万条”宕开,追想盛夏景象,以见盛衰之慨。拓笔作收,颇具盘旋回斡之力,含蓄隽永,意兴绝佳。张炎的这首 《台城路》 也同样运用了这种艺术方法。

此词抒写幽居的矛盾情怀,吞吐绵邈,当是宋亡之后所作。起笔写景,“一窗烟雨不除草”从贺铸词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化出,抒写无法挣脱的“闲愁”,景中见情,自然高妙。“烟雨”从字面看,是自然界的烟雨,但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来看,似乎是影射元朝残酷黑暗的现实,故其深层含义应指时代的烟雨。这样,迷濛凄清的烟雨之中寄寓着词人旷古无垠的亡国之痛,奠定了全词凄黯的抒情基调。“移家”四句笔锋陡转,写“烟雨”中的幽居生活。“东晋图书”指取材东晋王子猷雪夜访戴的图画;“南山杞菊”则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此二句写幽居生活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然后词人以“谁识幽居怀抱”结束前四句的情意。《诗经·王风·黍离》 有云:“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张词的喟然长叹透露的恰是这种“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的复杂痛苦的心情。张炎作为南宋循王的子孙目睹江山易主,人民备受元蒙铁蹄的践踏,却无力回天的悲剧,只能采取逃避现实的方式,选择幽居的隐逸生活,谁能理解这种无可奈何的悲恸之情呢?以下“疏阴未扫”五句上绾“一窗烟雨不除草”直接抒发黍离之悲。“叹乔木犹存,易分残照”出自 《孟子》“故家乔木”语,用以指南宋遗民追念故国的拳拳之心。“故人多向近来老”,正如其 《台城路》所云:“那日心情,几人同向近来老?”不仅指人老,更指心情同老,其原因盖在故国难寻而“慷慨悲歌”之故。上片对幽居生活的描写就在这“易分残照”的慨叹中作了结束,显得格外沉痛。

过拍 “相逢何事欠早,爱吟心共苦,此意难表”,承接 “故人多向近老”词意,先做一小的顿挫,点明 “章静山别业会饮”一事,可说是 “不断曲意”且又“承上启下”的妙笔。其意在于说明同是 “爱吟心共苦”,将家国之痛托之于词的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呢?“此意难表”,写出了会饮者难以言说的隐痛。“野水无鸥,闲门断柳,不满清风一笑”,则以荒凉的景象表达欲做隐士而不可得的复杂心情。张炎的词常常流露出这样的思想:想学陶渊明隐遁山林,但元代不是东晋,欲为而不能。如他的 《声声慢》: “待去隐,怕如今,不似晋时。”《西子妆慢》: “渔舟何似莫归来,想桃源,路通人间”都表现了欲隐不能的痛苦之情。因为在异族入主中原的悲剧时代,想找一块静土而当隐士,是很难办到的。所以他在 《高阳台·西湖春感》 中说:“见语新愁,如今也到鸥边”。鸥鹭本是忘机之物,而今亦有 “新愁”,此将无情之鸟变成有情之人,为了避愁,不知飞向远方,故眼前所见只有满目凄凉。沉痛之情以闲散笔墨出之,尤为蕴藉。歇拍 “荷衣制了,待寻壑经丘,遡云孤啸,学取渊明,抱琴归去”,化用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的诗意,宕开一笔,开拓新境,从欲隐不能的痛苦中挣脱出来,无论道路多么崎岖,都要追随陶渊明,挣脱现实的枷锁。表现了脱俗求隐的志趣,展示了令人神往的自由天地。这种 “拓笔作收”的艺术手法使沉郁悲恸的词情一变而有舒卷如云的悠韵,显现出淡远清疏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