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永遇乐》

2023-05-31 可可诗词网-唐宋词鉴赏 https://www.kekeshici.com

辛弃疾《永遇乐》辛弃疾

辛弃疾

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注释 ①京口:今江苏镇江。北固亭:据《读史方舆纪要》,北固山在镇江城北一里,下临长江,三面环水,地势险固。晋蔡谟在山上筑楼,名北固楼,亦称北固亭。②孙仲谋:三国时吴帝孙权,字仲谋,在丹徒县置京口镇。③舞榭歌台:歌舞楼台。榭(xiè),建在台上的屋子。④寄奴曾住:南朝宋武帝刘裕,字德舆,小字寄奴。其高祖随晋渡江后即居于丹徒县之京口里。⑤“想当年”三句:指宋武帝刘裕曾两度挥戈,北伐南燕、后秦。⑥“元嘉”三句: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文帝命王玄谟北伐,草率从事,败归。北伐失利后,北魏太武帝乘胜追至长江边,扬言渡江,宋文帝登楼北望,深悔不已。封狼居胥,汉武帝时霍去病北击匈奴,至狼居胥(在今内蒙古北)封山而还。⑦四十三年:稼轩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率众南归,至开禧元年(1205)出守京口已四十三年。⑧“佛狸祠”二句:如今长江对岸的佛狸祠下一片祭祀的鼓声。佛(bì)狸祠,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字佛狸,元嘉二十七年他追击宋军至长江北岸瓜步山(在今江苏六合东南),后于此建佛狸寺。神鸦,指庙里吃祭品的乌鸦。社鼓,社日祭神所鸣奏的鼓乐。⑨“凭谁问”三句: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国名将廉颇遭人谗害而出奔魏国,后赵王欲起用他,派使者去察探他健壮与否。廉颇一饭斗米、肉十斤,但使者受贿后谎报赵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

鉴赏 这首词作于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时稼轩66岁。上一年正月他被宁宗召见,力主征战,言金国必亡必乱。三月,差知镇江府,积极备战,遣谍侦察敌情,本词即作于镇江守任上。北固亭在镇江城北北固山上,下临长江,形势险固。这是一首登临怀古之作,可与词人三十多年前在建康通判任上时登建康赏心亭的怀古之作对读。

词作开篇气象宏大,境界开阔,如破空而来,气势不凡,与东坡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同有一种英雄气概,正如俞陛云先生所言:“磊落英多者,当其凭高四顾……放眼古今,别有一种苍凉之思。”(《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居高临下的站位赋予人空间上和时间上的开阔视野,令人目极八荒,思接古今。此篇与东坡的《念奴娇》开篇仿佛英雄相惜,而结尾却大不相同,甚至可以说是相反的。《念奴娇》归结于人生如梦,而《永遇乐》的结尾自拟廉颇,壮心不已,大有进取之意。

这是稼轩的代表作,最受争议的是它的用典,最堪玩味的也是它的用典。岳珂《桯史》卷三“稼轩论词”条记载稼轩曾置酒召客,令歌伎唱词,自己击节配合,然后遍问坐客,让他们指摘词中的瑕疵。当时岳珂也在座中,年少敢言的他指出这阕《永遇乐》用事偏多。词人听后觉得岳珂一语中的,便着手修改词作,一天改动多达数十次,累月犹未完成。后人也多嫌本词用事太多,如清谭献就说:“使事太多,宜为岳氏所议。”推崇者则认为本词极咏古之能事,且典故再多,一经稼轩之手便不患多。

无可否认,这首词几乎句句用典,信息密度极大,说是堆砌史事也未为不可,但关键在于其用事虽多而思路清晰,有或隐或显的脉络可循。首先,词人选取的历史故事的主人公都与南朝、东吴有关,地理上集中于长江下游一带,紧扣京口怀古之题。其次,几个历史人物之间有直接的联系,先是南朝宋武帝,然后是他的继承者宋文帝,接着是与宋文帝交战的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辛弃疾十分仰慕吴帝孙权,多次在词作中提到他。这首词便是以孙权开篇,正是孙权在丹徒县设置了京口镇,但这里引出孙权却是为了否定,作者想说的是如今已经无处寻觅孙权这样的英雄人物了。不仅人已“非”,连物也不再“是”,当年的歌舞楼台已随风流人物一起被岁月抹去。所以,词作开头这几句不可谓睹物思人,而纯粹是一种意念中的怀古,想象中的追慕。以下的三个典故仿佛一个连环套,说的都是南朝刘宋时的事情。宋武帝刘裕和孙权一样都是不可多得的南朝英主,他两度挥戈,北伐南燕、后秦,也曾居住在丹徒县的京口里,是寻常巷陌里的藏龙卧虎。“斜阳草树”和“寻常巷陌”化用刘禹锡的诗句,意义并不局限于一发人去巷空的历史感慨,而是在对起于草泽的英主的缅怀中流露出如今“英雄无觅”的失望。继承武帝事业的宋文帝欲恢复中原,但准备不足,仓皇南逃,追击宋军至长江边的正是下一个典故的主角——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就是他在那一次战役中于长江北岸建立了行宫,也就是后来的佛狸祠。

词的上片追怀英雄,下片的意义则要隐晦许多,原因主要在于词人广征故事的目的是议论时事而又不便说得过于明确。宋室南渡之后,唯求苟安,不思进取,令主战的词人愤懑不已,同样是南方的朝廷,南宋没有出现孙权、刘裕那样的英主。北魏军队饮马长江象征着金兵渡江南侵,可是在风雨飘摇之中,词人听到的不是擂响的战鼓,而是春社时佛狸祠下喧天的社鼓。佛狸祠的典故为暗用,而批判之意却是明晰的。与此同时,应该看到的是辛弃疾并非盲目主战的冒进派,他反对草率用兵、仓皇北图。这首词创作的一个重要历史背景是开禧元年韩侂胄定议伐金,这很像当年宋文帝听信王玄谟的北伐建议,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企图建立“封狼居胥”的功业。词人用文帝之事寓讽劝之意,后来北伐失利的历史事实证明他对冒进的忧虑是有先见之明的。

本词堆叠史事而又风韵卓绝,这有赖于穿插手法的巧妙运用。上片的两个典故分别由叙述和描写两个部分组成,描写的部分充满画面感和想象的色彩。词人对历史的描述虚实并用、刚柔并济:“千古江山”的宏大境界之后有“舞榭歌台”的流风余韵;“斜阳草树”的安宁画面之后是金戈铁马的战争场景。而在宋文帝与魏太武帝中间则又出人意表地插入了自己的经历,将个人数十年的沧桑与历史的苍凉熔铸在一起,使词作富于变化,充满厚度和层次感。(刘珺珺)

集评 明《先著、程洪:“升庵云:‘稼轩词中第一。发端便欲涕落,后段一气奔注,笔不得遏。廉颇自拟,慷慨壮怀,如闻其声。谓此词用人名多者,当是不解词味。’”(《词洁辑评》卷五)

山水图 【明】 张复 山东烟台市博物馆藏

链接 宋人仪敬先代陵庙。宋人对先代陵庙的处理,后世评价为“忠厚之至”。这表现在:(1)对所有认为正统的历代帝王陵墓一律持保护态度,并按其生前功过分为四等,区别对待。第一等,自太昊以下至唐太宗,凡16帝,各置守陵5户,所在长吏每岁春秋二享,祠以太牢。第二等,自商中宗至隋高祖,凡10帝,各置守陵3户,岁一享以太牢。第三等,自秦始皇至晋高祖,凡15帝,各置守陵2户,三年一祭以太牢。第四等,自周桓王至后唐末帝,凡38帝,唯禁止樵采而已。诸陵墓如有开毁者,有司为制衮冕服、常服各一袭,具棺椁以葬,掩坎日,所在长吏致祭。(2)将历代功臣烈士的冢墓据其生前勋业分为三等。第一等,自齐孙膑至唐段秀实,凡24人,各置守冢3户。第二等,自晋赵简子至唐马周,凡8人,各置守冢2户。第三等,有南燕慕容德和唐代裴寂、元稹,禁樵采。其有开毁者,所在长吏以礼重葬之。以上规定为宋初所制定,嗣后礼敬先代陵庙的范围还有所扩大。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