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捕蛇者说》

2023-05-02 可可诗词网-唐宋散文 https://www.kekeshici.com

柳宗元《捕蛇者说》

永州之野产异蛇1,黑质而白章2,触草木尽死,以啮人3,无御之者4。然得而腊之以为饵5,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6,去死肌7,杀三虫8。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9,岁赋其二10,募有能捕之者11, 当其租入12,永之人争奔走焉13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14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15,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16,几死者数矣17”。言之,貌若甚戚者18。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20,更若役21,复若赋,则何如22?”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23:“君将哀而生之乎24?则吾斯役之不幸25,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26。向吾不为斯役27,则久已病矣28。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29,而乡邻之生日蹙30。殚其地之出31,竭其庐之入32,号呼而转徙33,饥渴而顿踣34,触风雨,犯寒暑35,呼嘘毒疠36,往往而死者相藉也37。曩与吾祖居者38,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39。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40,叫嚣乎东西41,隳突乎南北42,哗然而骇者43,虽鸡狗不得宁焉44。吾恂恂而起45,视其缶46,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47。谨食之48,时而献焉49。退而甘食其土之有50,以尽吾齿51。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52,其余则熙熙而乐53,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54!今虽死乎此55,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56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57。”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58。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59!故为之说60,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61



【注释】 1永州:唐州名,旧治在今湖南零陵县。 2质:底色,质地。章:花纹。 3啮(nie 聂):咬。 4御:抵当。这里指防治。5腊(xi 昔):干肉。这里当制成干肉讲。饵:食物。此指药饵。 6已:止。这里当“治疗好”讲。大风:麻风病。挛(luan 峦)踠(wan):关节病。手脚曲卷不直。瘘(lan 漏):脖子肿大。疠(li 利):恶疮。 7死饥:失去机能的肌肉。 8三虫:三尸虫。这里泛指人体内的寄生虫。9太医:为皇帝治病的医生。 10赋:这里用作动词,当征收讲。11募:招募、征。 12当(dang 荡):充当,抵偿。 13焉:代词,此指捕蛇这件事。 14专其利:独享这种好处。 15是:指捕蛇这件事。16嗣(si 四):继承、接替。 17几(ji 机):将近、几乎。数(shuo朔):多次。 18貌:此指面部表情。戚:悲伤,悲痛。 19若:你。毒:此作动词,痛恨,怨恨。 20莅(li 力):临。莅事者,管理地方事务的官员。 21更:更换。役:差役,此指捕蛇的差事。 22复若赋:恢复你的赋税。 23汪然:眼泪满面的样子。 24哀:可怜、同情。生之:让我活下去。 25斯役:此役。这件差事。 26这句说,还不象恢复我赋税那样更不幸。 27向:假使。 28病:这里当“困苦不堪”讲。 29积于今:累计至今。 30日蹙(cu 促):日子一天天窘迫。 31殚(dan 单):尽。出:此指出产的东西。 32庐:房屋。此指家庭。 33转徙:转辗迁移。此指离乡流亡。 34顿:困顿、劳累。踣(bo 驳):仆倒。此指倒毙。 35犯:冒着。 36呼嘘:出气。此作呼吸讲。疠:此指瘴气。 37藉(jie 借):以物衬垫。 38曩(nang):过去、从前。 39非死则徙:不是死了就是搬走了。尔:同“耳”。 40悍:凶悍。 41叫嚣:大声喊叫。东西:从东到西。42隳(hui灰):毁坏。突:冲;撞。 43哗然而骇:大喊大叫地吓人。44宁:安宁。 45恂恂(xun巡):小心谨慎。 46缶(fou否):小口大肚的瓦罐。 47弛(chi池)然:放心的样子。 48谨:小心、谨慎。食(si饲):喂养。 49时:到时候。 50退:此指回家。有:此指产品。 51以尽吾齿:度过我的一生。 52这句说,一年中只有两次冒死的危险。 53熙熙(xi西):快乐的样子。 54岂若:哪里象。旦旦:天天。 55今虽死于此:今天我即使死在捕蛇的差事上。 56安敢:怎么敢。毒:怨恨。 57苛政猛于虎:苛捐杂税此老虎还厉害。58犹信:才相信了。 59这两句说,谁知苛捐杂税比毒蛇更可怕呢?60故为之说:因此写了这篇文章。 61俟(si四):等待。观人风者:视察民情的官员。



【今译】 永州的郊外出产一种奇异的蛇,黑颜色的身体白色的花纹,草木一接触到就会全都死掉,如果它咬了人,人是无法对付的。但是抓住它做成肉干当药饵,可以治愈麻风、手脚痉挛、颈子肿大、毒疮等疾病,还可以消除僵死、腐烂的肌肉,杀死人体内的各种寄生虫。最初,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收这种毒蛇,一年征收两次,招募那些能捕捉这种蛇的人,允许他们用这种蛇抵交租税。于是,永州的老百姓都争着去干这件事。

有户姓蒋的人,专门依靠捕蛇抵交租税已经有三代了。问他,他便说:“我祖父死在捕蛇这件事上,我父亲也死在捕蛇这件事上,如今我依靠捕蛇抵租税已经十二年,差点死掉也有好几次了。”他谈话的时候,脸上的表情十分悲戚。我也十分悲伤。于是对他说:“你痛恨捕蛇这个差事吧?我可以把你的情况告诉主管税务的官吏,换掉你的这份差事,恢复你的税赋,那样如何呢?”

蒋氏听后十分悲伤,眼泪汪汪地说:“您是想可邻我,同情我,让我活下去吗?那我干这个差事所遭受的不幸,还不象恢复我的赋税遭到的不幸那样严重。假如过去我不干这件差事,那我早就贫困不堪了。我家三代都住在这个村里,累计算来现在已六十年了,乡亲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窘迫。为了缴租纳税,他们拿出了地里出产的一切,交出了家中的所有收入,结果一贫如洗,只得哭喊着到处流浪。在逃亡中,他们又饥又渴,累倒在地,经常顶风雨,冒寒暑,呼吸着有毒的空气,常常看着死人你压着我,我压着你的惨状。过去和我祖父同住在这里的人家,现在十户中不到一户了;和我父亲同住在这里的人家,现在十户中不到二、三户了;和我这辈同住在这里十二年的人家,现在十户中不到四、五家了。他们不是死了就是移居他乡了。但是,我家却靠捕蛇独自留在家乡。凶狠的官吏来到我们村庄,东叫西嚷,到处冲闯骚扰,吓得人们大叫大嚷,连鸡犬也得不到安宁。这时,我只要小心地从床上爬起来,看看瓦罐,只要我的蛇还在,我就可以放心躺下睡觉。每天小心地喂养它,到献蛇的时候,把它献上去。交蛇回来,便有滋有味地吃我家地里出产的东西,来度过我的一生。大概我一年中要冒两次生命的危险,其余的时间,却过得很快乐,哪象我的那些乡亲们,天天都受到死亡的威胁!现在我即使死在捕蛇抵租这件差事上,比起乡亲们来,我也是死在他们后面了,又怎敢痛恨这个差事呢?

我听他这样说,更加感到悲伤。孔子说:“苛酷的政令比老虎还凶残”,我曾经怀疑这种做法,现从蒋氏一家的遭遇来看,我才相信了。唉,谁知道征收赋税所带来的危害,比这毒蛇还要厉害呢?所以我为这件事写下了《捕蛇者说》这篇文章,等着给那些考察民情的官吏去看。



【集评】 明·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唐大家柳柳州文钞》卷九:“本孔子‘苛政猛于虎’之言而建此文。”

清·乾隆编《唐宋文醇》卷十一:“文本《檀弓》‘苛政猛于虎’意。当时赋税之烦重,可以想见。到‘悍吏之来吾乡’一段,摹写尤精。盖百姓征求之苦,困于守令者,什之三;困于胥吏者,什之七。朝廷虽宽租减税,视民如子;而守令不才,德意不下逮。四境之内,保无有吏虎而冠者,‘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耶?为大吏者,急当三复斯文。”

清·沈德潜《唐宋八家文读本》卷七:“前极言捕蛇之害。后说赋敛之毒,反以捕蛇之乐形出。作文须如此顿跌。‘悍吏之来吾乡’一段,后东坡亦尝以虎狼比之。有察吏安民之毒者,所宜时究心也。”

清·吴楚才《古文观止》卷九:“此小文耳,却有许大议论。先得孔子‘苛政猛于虎’一句,然后有一篇之意。前后起伏抑扬,含无限悲伤凄惋之态。若转以上闻,所谓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真有用之文。”

清·余诚《重订古文释义新编》卷八:“‘永州’三段,是言蛇之毒。‘予悲’三段,是言赋敛之毒甚是蛇。言蛇之毒处,说得十分惨;则言赋敛之毒甚是蛇处,更惨不可言。文妙在将蛇之毒,及赋敛之毒甚是蛇,俱从捕蛇者口中说出。末只引孔子语作证,用‘孰知’句点眼。在作者口中,绝无多语。立言之巧,亦即结构之精。末说到‘俟观人风者得焉’,足见此说,关系不小。”

清·林云铭《古文析义》卷十三:“按唐史,元和年间,李吉甫撰国计簿,上之宪宗。除藩镇诸道外,税户比天宝四分减三,天下兵仰给者,比天宝三分增一。大率二户资一兵。其水旱所伤,非时调发,亦在此数。是民间之重敛难堪可知。而子厚之滴永州。正当其时也。此篇借题发意,总言赋敛之害,民穷而徙,徙而死,渐归于尽。凄咽之音,不忍多读。其言三世六十岁者,盖自元和追计六十年以前,乃天宝六、七年间,正当盛时,催科无扰。嗣安史乱后,历肃、代、德、顺四宗,皆在六十年之内,其下语俱有斟酌,煞是奇文。”



【总案】 “说”是一种文体,或发表议论,或记叙事情,或夹叙夹议,但都是为了阐明一种道理。

《捕蛇者说》,是柳宗元贬居永州时的感时叹世之作。文章借一个捕蛇人对其一家三代悲惨遭遇的自述.深刻地揭露了唐代社会的黑暗现实,有力地控诉和抨击了当朝统治者对农民横征暴敛、残酷剥削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和滔天罪行,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本文在写作上很有特色:一是借典故“苛政猛于虎”作为本文的立意之“本”,这就有利于从历史的深度与现实的高度去表现和深化文章的主题。二是全文紧扣“毒”字大作文章,不仅文气一贯,结构谨严,而且用陪衬手法把“蛇毒”和“赋毒”联系在一起,自然引出“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的结论。三是用对话展开全文,使文章显得生动活泼,波澜多姿,并给人以真实感。四是语简而富于变化,全文排句和对句相间,长句与短句错综,不仅形式美,节奏美,音韵美,读来确也情韵动人。难怪这篇短文历来为评家称道。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