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牧《君道》

2019-06-12 可可诗词网-唐宋散文 https://www.kekeshici.com

邓牧《君道》

古之有天下者,以为大不得已1,而后世以为乐。此天下所以难有也2

生民之初,固无乐乎为君。不幸为天下所归3,不可得拒者,天下有,求于我,我无求于天下也。子不闻至德之世乎4?饭粝粱5,啜藜藿6,饮食未侈也;夏葛衣7,冬鹿裘,衣服未备也;土阶三尽8,茆茨不翦9,宫室未美也;为衢室之访,为总章之听10,故曰:“皇帝清问下民”11,其分未严也12;尧让许由而许由逃13,舜让百户之农而百户之农入海14,终身不反,其位未尊也。夫然,故天下乐戴而不厌15,惟恐其一日释位而莫之肯继也。不幸而天下为秦,坏古封建16,六合为一17。头会箕敛18,竭天下之财以自奉,而君益贵;焚诗书,任法律19,筑长城万里,凡所以固位而养尊者,无所不至20而君益孤。惴惴然若匹夫怀一金21,惧人之夺其后,亦已危矣!

天生民而立之君22,非为君也,奈何以四海之广,足一夫之用邪23?故凡为饮食之侈、衣服之备、宫室之美者,非尧舜也,秦也;为分而严、为位而尊者,非尧舜也,亦秦也。后世为君者歌颂功德,动称尧舜,而所以自为乃不过如秦24,何哉?《书》曰:“酣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25。”彼所谓君者,非有四目两喙,鳞头而羽臂也26;状貌成与人同,则夫人固可为也27。今夺人之所好,聚人之所争,慢藏诲盗,冶容诲淫28,欲长治之安,得乎?

夫乡师里胥虽贱役29,亦所以长人也30。然天下未有乐为者,利不在焉故也。圣人不利天下31,亦若乡师里胥然,独以位之不得人是惧32,岂惧人之夺其位哉!夫惧人之夺其位者,甲兵弧矢以待盗贼33,乱世之事也。恶有圣人在位34,天下之人戴之如父母,而日以盗贼为忧,以甲兵弧矢自卫邪?故曰:欲为尧舜,莫若使天下无乐乎为君35;欲为秦,莫若勿怪盗贼之争天下。

嘻,天下何常之有36!败则盗贼,成则帝王。若刘汉中、李晋阳者37,乱世则治主,治世则乱民也。有国有家,不思所以救之,智鄙相笼,强弱相陵38,天下之乱何时而已乎!

【注释】 1大不得已:很不得已,无可奈何。 2难有:难以保有,难以巩固。 3归:归向,拥戴。 4子:假设的问答对象。至德之世:道德最高的时代。《史记·自序》:“墨者亦尚尧舜道,言其德行曰:‘堂高三尽,土阶三等,茅茨不翦,采椽不刮。……粝粱之食,藜藿之羹。夏日葛衣,冬日鹿裘。’”此即所谓“至德之世”的情况。 5饭:吃。粝(li厉)粱:指粗粮。粝,粗米。粱,粟。 6啜(chuo辍):喝。藜藿:泛指野菜。藜,野菜。藿,豆叶。 7葛衣:用葛布做的衣服。 8土阶:筑土为台阶。三尽:指房屋之高。 9茆:即茅。茨(ci瓷):用茅草或苇子盖的屋顶。不翦:不加修剪。 10衢室:相传唐尧征询民意的处所。总章:虞舜征询民意的地方。《文中子·问易》:“尧有衢室之间,舜有总章之访。” 11清问:即询问。语出于《书·吕刑》。 12分(fen份):指人民和统治者之间的等级界线。 13许由:一作许繇。相传尧要把君让给他,他不接受而逃至箕山下,农耕而食。尧又请他做九州长官,他愿意听从,跑到颖水边洗耳。 14百户之农:疑“石户之农”之误。《庄子·让王》:“舜以天下让其友石户之农,石户之农曰:‘卷卷乎后之为人,葆力之士也。’以舜之德为未至也。于是夫负妻戴,携子以入海,终身不反也。”15夫然:唯其这样。戴:拥戴。 16封建:指分封国土,建立诸侯的制度。 17六合:指天地四方,此指天下。 18头会:指按人头统计应缴纳的税粮。会,总计,统计。箕敛:用箕把粮食集中起来。敛,收集。19任:使用,施行。 20固位:巩固统治地位。养尊:维护其尊严。养,护养,维护。无所不至:没有什么办法不用到。 21惴惴(zhui坠)然:恐惧的样子。 22立之君:给他们立一个君主。 23足:满足。一夫:即独夫,对帝王的贬称。 24所以自为:用来表现自己的。乃:却。 25酣酒:尽情饮酒。嗜音:沉湎于音乐。峻宇雕墙:形容房屋高大华美。此四句出于《尚书·五子之歌》。 26喙(hui汇):鸟兽的嘴。鳞头:长鳞的头。羽臂:生羽的臂。 27夫人:凡是人,任何人。28慢藏:收藏财物不谨慎。慢,轻忽。诲:诱导,招引。治容:打扮得很妖媚。此二句出于《易·系辞上》。 29乡师、里胥:负责乡里政务的官。此指宋代役法制度下的里正、户长等“职役”。当时役法,是按照户口、产业等第派定的。被派定了力役,便要帮州县官做“课督赋税”、“逐捕盗贼”等事,造成沉重的负担,甚至有弃田、破产、灭户、自缢以求避役的。详见《宋史》卷一百七十七《食货志》上五。 30长(zhang涨)人:为人民之长。 31不利天下:不以“有天下”为利,即不在帝位上谋求私利。32位之不得人:指有位子却找不到人来坐。 33甲:甲胄。兵:指武器。弧矢:弓箭。 34恶(uu):何,怎么。 35莫若:不如。 36常:恒久不变。 37刘汉中:指刘邦。公元前206年,他被项羽封为“汉王”,有巴蜀及汉中之地。李晋阳:指李渊。隋朝大业十三年(617),任太原留守,治所在晋阳。 38智:聪明。鄙:笨拙。笼。覆盖,有胜过、压倒之意。陵:欺压。

【今译】 远古的统治者,都把做国君当作不得已而为之的事,而后代的统治者都把它当作乐事,这便是后世君主江山难以巩固的原因。

人类社会之初,人们本来就不乐于做君主,一旦被天下民众所拥戴,而又不能拒绝,其原因就是天下民众有求于我,而我无求于天下。您没听说社会道德水平处于最高时的情况吗?唐尧虞舜,他们吃的是粗粮,喝的是野菜汤,饮食极其节俭;夏穿葛布,冬穿鹿皮,衣服也不齐全;房屋低矮,台阶用土筑成,房顶铺盖的茅草也不加修剪,连住宅都极其简陋,但都设有专门听取人民意见的办公处所,因此《尚书》称赞道:“尧帝询问人民的疾苦”,当时人民与统治者之间没有什么严格的等级界线。尧把帝位禅让给许由,而许由不受而逃去,舜把帝位禅让给百户之农,而百户之农不受而逃入海,终身不返,可见,人们并不把帝位着得很重。唯其如此,天下之人都乐于推戴别人做君王而不厌烦,唯恐国君哪一天放弃帝位而没有人肯来继承。不幸天下归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破坏了古代的制度,逼迫人民按人头缴纳税粮,一箕箩一箕箩地集中起来,运交朝廷,搜尽天下的财物供自己享用,因此帝王之位渐渐显贵起来。秦皇焚烧诗书,施行法律,修筑万里长城,凡是能够巩固其统治地位而自享其尊的办法,没有不用到的,然而他越来越孤立。其惊恐不安的心情就象平民百姓怀藏了一块金子,生怕别人从身后将它夺走,这样也已是很危险的了。

上天为了养育人民才给他们立了一个君主,而不是为了君主而立君的,为何要用天下的财物去满足帝王一人的需用呢?因此凡是追求饮食奢侈、服饰齐全、住宅华美的君主,都是不同于尧舜而象秦皇一样的君主;使自己同人民之间的等级界线日趋森严,使君位日趋显贵的,也是不同于尧舜而象秦皇一样的君主。后代替国君歌功颂德的人,动辄称他们为尧舜,但国君的所作所为却不过象秦皇一样,这是为什么呢?《尚书》说:“沉湎于美酒音乐,迷恋于富丽华贵的宫室之中,只要有其中一条,就没有不亡国的。”那些做形貌全与普通人相同,因此国君本来就是人人都可以当的。现在做君主的恣意夺人所好,聚敛民财,然而储聚的财物太多,必然招致“盗贼”,一意追求享乐,必然导致腐化荒淫,这样却想国家长治久安,可能吗?

乡师、里胥虽然是低贱的小官,却也是掌管人的人,然而天下没有谁乐于出任,因为他们都不能从此职位上获利。圣明的君主不在帝位上谋求私利,他们也象乡师、里胥一样,只会担心有了帝位而找不到人来坐,哪里会担心别人来篡夺君位呢?那些害怕别人篡夺君位的人,用军队和武器来防备叛乱者,便会发生动乱之事。哪里会有圣君在位,天下民众如同对待父母一样地拥戴他,而他却担忧叛乱,用军队和武器来自卫的事情呢?所以说:打算做尧舜般的国君,就不如让天下的民众不乐于做君主;打算做秦皇一样的君主,就不如不要去责怪叛乱者与自己争夺天下。

啊,天下的事情哪有什么永恒不变的呢!失败者便是盗贼,胜利者便是帝王。可象刘邦、李渊之类的人,对乱世而言,则是治主,对治世而言,则为乱民。享有统治地位,而又不想挽救它,相争者斗智斗力,争夺不休,天下之乱何时才能停止啊?

【总案】 邓牧认为为君之道在于“不利天下”,因此他对封建统治者“竭天下之财以自奉”,残酷剥削人民的政策提出了大胆的批评和指责,指出“所谓君者”与普通百姓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国君人人可当,只要帝王们“夺人之所好,聚人之所争”,就必然会遭到人民的反抗。这种反对阶级剥削、强调君民平等的观点,体现了作者的民主思想和敢于冒犯封建社会至高无上的君权思想的气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对人民群众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但是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作者对于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缺乏认识,所以,他只能把远古时代原始共产主义末期的君民关系同封建社会的君民关系作一个简单对比。从改善君民关系这一角度提出的“圣人不利天下”这一救世药方,也只能是一种幻想。

本文采用了层层推进、步步紧逼的论证方法。开篇之处,揭示并分析了古今君主对待“为君”一事的两种不同态度的矛盾后,又引出了封建君主在政策上“竭财自奉”与在愿望上“长治久安”的矛盾,并从不同层次和不同角度把这两对矛盾作为立论的逻辑基础,这样就使得论述顺理成章,文势贯通,形成“外文绮交,内义脉注”之美。另外,自始至终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也是本文的一个特点。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