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世旭 小镇上的将军

2023-03-26 可可诗词网-当代名作鉴赏 https://www.kekeshici.com

        作者简介 1948年一月生于江西省南昌市。1964年初中毕业后曾 下乡务农。1972年调到县委宣传部,主要从事新闻报道工作。1977年 调县文化馆工作。1981年调省文学艺术研究所从事专业文学创作, 1979年开始写作,以短篇小说为主,至今已出版短篇集《带海风的螺 壳》、《天鹅湖畔》两部。他的小说《小镇上的将军》曾获1979年全国 优秀短篇小说奖。《惊涛》获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2年加 入中国作家协会。1985年当选为该协会的理事。
        内容概要 一个偏远的小镇的瘌痢山上正在盖房子,人们议论纷 纷,猜测它的主人。“剃头佬”告诉大家,那是给一位将军做的屋。大 伙毫不怀疑这消息的准确性,因为剃头佬是本镇的骄傲,是那种土话叫 做“百晓”——天知一半,地下全知——的角色。这消息引起了不小的 震动,大伙都很兴奋,但剃头佬又泼了冷水,说那将军早就给拉下了马, 受审查。来这里是充军的,因为他是叛徒。正当大家泄气、失望时,剃 头佬又说:将军还是将军,是挂了个休养的名儿来的,军籍仍然留着。 若干天后,小镇上的人第一眼看到将军时,都吃惊得呆若木鸡,他是那 样矮小干瘪,一脸打皱的老皮,身子佝偻着,还跛着一条腿——这离人 们想象中将军应有的形象相去太远了!但是,他出现在街头的时候,一 身军服从来都是笔挺的,几乎没有皱折;帽徽、领章鲜艳夺目;不管天 气多么炎热,从不解开风纪扣;尽管跛了一条腿(那显然是战争留下的 标记),但脚步却始终保持着均匀的节奏。这些让我们时刻都感到,他 是个不幸的人。他这个将军,似乎是不真实的,不过,我们公开或私下 的谈话里,仍然称他“将军”。将军对我们不敬畏也不轻视、既好奇又 冷淡的打量的眼光毫不在意。从到小镇来的第二天起,他就不知疲倦地 在小镇各处走来走去。逐渐地,不管人们是否愿意,他对我们已幸福生 活多少年的小镇发表起种种不客气的议论来。比如,“你们不能花点钱, 铺两条水泥路吗?”“不能在河对面的田里挖个窖,把垃圾送到那里沤肥 吗?”等等。而镇上的干部则客气地回答无钱亦无闲。我们小镇的人对 将军好奇而不轻信,总之不打算解除心理上的戒备。将军很快觉察到 了,不再使慎于防范的人们为难了,他开始每天都站在镇上十字街口剃 头铺对面那棵老樟树下,一声不响,不知想些什么,先头还有人议论, 渐渐习惯了,好像那是一尊铜像,但他毕竟有血肉有思想,他还有很厉 害的火气。一个节假日,拥挤不堪的肉铺门前,一些把恶作剧当过年的 后生在人群中横冲直撞,将军目睹,额上青筋跳动,跛着穿过大街,来 到人群背后,用那根茶木拄仗将一个身穿绿军装的“敲”了出来,命令 他整好军纪回部队,人群在将军的口令声中神奇地排起队来,因为人们 忽然感觉到他的赫赫声威。不久,镇上又出了件大事。将军一天去医院, 一位农村妇女因为没听懂护士的叫号,主治医生拒绝给她孩子看病,可 孩子正在高烧,她求将军救救自己的孩子。将军对医生提出要求,但那 医生却是本镇最高贵的女人、镇长夫人、医院负责人,此时正在给一位 远房亲戚听诊,一边聊着闲天,对将军的话不闻不问,争吵间,那女人 说出“叛徒”字眼,将军举起茶木棍,但在空中颤抖过后,被将军折断。 将军让那妇女拿上药跟自己走。此事迅速传遍小镇,人们觉得“叛徒” 和“党员”应该掉换一下才对,对将军产生了好感。而将军也因对镇长 夫人“行凶未遂”,被取消用镇政府的吉普车送他去军医院的优待,一 连几天,人们没看到将军的身影,有消息说他病倒了,于是一群热血汉 子在一个深夜把将军扶上担架,连夜抬往五十里外的军医院,1976年 到了,阴霾、酷寒和泥泞把小镇埋住,但恶劣的气候带给人们的并不都 是坏消息。这天,剃头佬告诉大家:将军已不是叛徒了,他的问题搞清 了。有人便小心翼翼地说:这样一来,将军不是很快就得走吗?大家突 然觉得有些舍不得,于是,大家伸长了颈,眺望将军每天从那儿走来的 路口,希望看见他再到街口这棵老樟树下来。他们要同将军亲热的欲望 逐渐强烈起来,有人提议:将军才出院,我们为什么不能去看他呢?于 是人们拥向原本荒凉而寂寞的瘌痢山。看见精瘦、佝偻的将军,人们心 头交织着羞赧和敬畏、伶牙利齿的剃头佬、如簧巧舌也好像失灵了,将 军枯黄的脸上,却流下两行混浊的老泪。人们惊喜地发现,将军在屋后 坡上的乱石缝里,挖了许多树洞,人们问将军是否打算学陶渊明隐居, 将军却说:我最大的奢望就是让山上的树早点成林。以后有机会,大伙 动手把山脚下那条河改造一下,筑拦洪坝,蓄满水……农田得到灌溉之 利不说,小镇也就有了自己的公园,自己呐,就来做个看公园的老家伙。 说完大家好久没有过地那样畅笑起来。小镇到处都在盘算议论怎样给 将军送行,忽然之间,噩耗传来:敬爱的周总理逝世了。在噩耗宣布的 当天上午,将军由人搀扶着,出现在街口的老樟树下。他打开了一个硕 大的提包拉链、露出一整袋黑纱,颤颤巍巍地说,“同志们……请吧 ……”不需解释,大家一个个佩起黑纱、镇长跑来质问将军:已传达通 知基层和民间一律不搞悼念活动,为什么违反,他还命令人们将黑纱摘 下。将军和人们对镇长怒目而视,从来逆来顺受、庸庸碌碌的小百姓们 好像被将军召唤起了心灵深处的正义力量,这股力量把他们自己传统 的怯懦和自卑打得粉碎。可也就在此时,将军自身正被精神和肉体的巨 大痛苦所折磨、摧残、冰冷的虚汗已浸透他的内衣。直到镇长丑恶的影 子从街口消失,将军颓然倒下了……几天以后,剃头佬向人们宣布一个 惊人的消息:将军要永远留在小镇当“名誉”将军了。因为他给自己惹 了新的麻烦。络绎不绝的人群来看将军。将军死了,临死前还要人们修 路、种树。镇里的人们以最古老的形式给将军举办了葬礼。这一年十月 的那场巨变之后,小镇人按照新的蓝图开始建设自己的小镇。有人建议 为将军修纪念碑,但更多数人认定那颗老樟树才是最好的纪念碑。
        作品鉴赏 陈世旭的创作一贯以短篇小说为主,他两次获得全国 优秀短篇小说奖绝非偶然,因为他的短篇小说确实写得干净、利落、质 朴而又蕴含着哲理的思考。这篇《小镇上的将军》也是如此。作品写的 是一个“偏远的小镇”,然而反映出来的却是整个国家、整个社会的那 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写事又不单纯地叙述事件的发生、发展、高潮、结 束,而是与此同时,精心刻画人的性格。小镇本是比较宁静的,离政治 漩涡似乎较远,所以作者对家乡做过一番描述后,赶紧声明自己“决不 是一个吹牛好手”请读者“千万不要以为我使用了文学的夸张。”但是 小镇又是极为敏感的,“任何一点极细微的变化,都会引起人们莫大的 关注。”所以,当“将军”这一外来因素突然闯入小镇的生活,立即就 像石子投到河中,击起了一波波的涟漪,这一波波的涟漪包括外部的事 件和人们的内心两个部分,正是它们,构成了整篇小说。作者在表现外 部事件时极为简洁明了,明确可以看出盖房子 (前奏) ——将军到来 (开始)——将军发火、将军救孩子(发展)——将军和小镇人们痛悼 总理,并与代表恶势力的镇长产生冲突(高潮)——将军去世(结束) 这一整条线索,没有错综复杂、让人费琢磨的什么交叉结构,而是一件 一件顺序发展,一浪高过一浪,既明快又颇具气势。人物形象的内心世 界也就与此同时,随着上述这一线索的向前行进,逐渐展现在我们眼 前,小说的主人公当然是将军,但是他不是一般的将军,而是被“拉下 了马”、“受审查”、“挂了个休养的名儿”来小镇的将军,这样的人物形 象本身就是复杂的,所以尽管他还没有正式出场,就已击起小镇的涟 漪,然而将军是关心人民疾苦的,所以当他巡视小镇后便提出种种合理 化的建议,想帮助小镇摆脱穷困面貌;将军是正直不阿的,所以他会冒 犯镇上的“第一夫人”,去帮助一个农村妇女生病的孩子;将军虽已被 拉下马,却一直以一个军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所以出现在众人面前总 是军服笔挺,军纪谨严,而当一个士兵违反纪律时,他又会怒斥那个士 兵;将军虽已等同平民百姓——甚至还不如——但“位卑未敢忘忧国”, 时刻惦记着国家的富强,拨乱反正。将军又不总是这样一本正经、威严 不敢冒犯的,他也很重感情,所以总理的死,让他那般痛苦,所以当镇 上的人们前去探望他时,他那枯黄的脸上,会流下两行混浊的老泪—— 他在内心深处是多么希望被镇上的人们理解,同他们交谈啊!小镇上的 人们确实是逐渐地、通过几件事情才真正地了解将军、理解将军的。作 品在刻划小镇的小们时,虽然选择了剃头佬、裁缝两个人物摆在前台, 但并未刻意去描写这两个人,而是寥寥数笔,做了个漫画式的简单却神 似的描绘,作者把小镇上的人们当作一个集体来描写。这个集体表面上 是一个偏远小镇的人们,但在更广阔的意义上,他们是民心的代表啊! 他们像这座小镇一样本是宁静的,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他们不得不 紧紧地守卫住自己,“好奇而不轻信”、“不打算解除心理上的戒备”,所 以他们开始对将军是好奇却冷淡、甚至敌视的。继而,人们通过将军怒 斥士兵事件,感觉到了将军的赫赫声威,但也仅此而已。不久发生的另 一件事,使小镇上的人们进一步了解了将军。他们凭直觉判断出:“如 果一个‘叛徒’以救人于危难为己任,而一个‘共产党员’即置人民于 死地,那么他们的位置,不是正好应该掉换一下吗?”到了痛悼总理时, 小镇上的人们真正理解了将军,也通过将军理解了许多事,“从来逆来 顺受、庸庸碌碌的小百姓们”自觉地同将军站在一起,他们变了,“心 灵深处的正义力量”被唤起,“这股力量,把他们自己传统的怯懦和自 卑,打得粉碎。人与人、正义与邪恶、将军与小镇、外部世界与内心世 界……作品对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做了深刻的揭示,从而使整篇小说在 哲理上走向深沉、引发读者去思索。

今日更新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