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炉中煤——眷念祖国的情绪》阅读理解|读后感

2019-05-13 可可诗词网-学生现代诗文散文 https://www.kekeshici.com

《郭沫若·炉中煤——眷念祖国的情绪》原文阅读|主旨理解|赏析|读后感

郭沫若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啊,我年青的女郎!

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

要我这黑奴底胸中,

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自从重见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1920年1、2月间作



这首诗作于1920年1、2月之间,当时诗人虽远在日本,却时时刻刻关注着祖国发生的一切。汹涌澎湃的五四运动浪潮同样冲击着他。他后来说:“五四”以后的中国,在我的心目中就和我的爱人一样。“‘眷恋祖国的情绪’的《炉中煤》便是我对予他的恋歌”(《郭沫若文集》第七卷《创造十年》)。这番话清楚地说明了郭沫若写这首诗的意图。

全诗是在一系列的比喻中寄托自己的深情和热望,一层深似一层地表现了爱国的衷肠。第一节,开头一句深情的呼唤:“啊,我年青的女郎!”喊出了蓄积已久的眷念祖国的热烈感情。接着写了祖国与“我”的关系。“我不辜负你的殷勤”,祖国爱我、关照我,其情何深,其恩难忘! 这是诗人对祖国的根本态度。“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游子思家国,更望家国也体会到他的爱,两者心心相印。为了表示对祖国的期望和热忱,诗人把自己的心比作通红的煤火。“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诗借助联想,从而调动读者的想象,使我们好像看到了诗人那颗爱国赤心,真像熊熊燃烧的炉火。只有感情到了沸点的人才会这样。第二节,从煤的外形与内心的比较,进一步诉说自己的衷情。“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是说质地本来是好的,原来曾有郁郁葱葱的生命,这就进一步把自己和祖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爱你,祖国;祖国,你也该知道我的一切,特别是那“火一样的心肠”。爱之深,爱之切,恨不能掏出心来,这就把感情进一步写足了。第三节,交代煤的来历出身。指出“原本是有用的栋梁”,“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这的确是煤的形成的历史。这样写,把诗的借喻的喻体本身写得更有真实感。但它主要隐喻了自己长久积蓄心中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第四节,进一步说出自己的心愿。“自从重见天光”之后,“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这故乡,是晨光朗照的中国,是革命将起的中国,怎能不使诗人心向神往!祖国啊,你寄寓了我多大的希望,对你深切的思念,也只有这燃得通红的炉火才能比喻。

这首诗风格豪放、明朗,音调和谐流畅。全诗每一节都是五句,开头一句成为每一节的领句,第一节最后两句与第四节最后两句有意重复,这就造成节奏鲜明,回环往复的诗美。形式是整齐的,通篇是押韵的。虽说郭沫若早期是主张诗体大解放的自由体诗人,但他也不排斥写格律体或半格律体的诗。他曾经说:“诗歌还是应该让它和音乐结合起来;更加上‘大众朗诵的限制’,则诗歌应当是表现大众情绪的形象的结晶。要有韵才能诵。要简而短,才能接近大众。”(《关于诗的问题》)《炉中煤》体现了诗人的这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