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牛流马

        《亮集》载作木牛流马法曰:木牛者,方腹曲头,一脚四足,头入领中,舌著于腹。载多而行少,宜可大用,不可小使;特行者数十里,群行者二十里也。曲者为牛头,双者为牛脚,横者为牛领,转者为牛足,覆者为牛背,方者为牛腹,垂者为牛舌,曲者为牛肋,刻者为牛齿,立者为牛角,细者为牛鞅,摄者为牛鞦轴。牛仰双辕,人行六尺,牛行四步。载一岁粮,日行二十里,而人不大劳。流马尺寸之数,肋长三尺五寸,广三寸,厚二寸二分,左右同。前轴孔分墨去头四寸,径中二寸。前脚孔分墨二寸,去前轴孔四寸五分,广一寸。前杠孔去前脚孔分墨二寸七分,孔长二寸,广一寸。后轴孔去前杠分墨一尺五分,大小与前同。后脚孔分墨去后轴孔三寸五分,大小与前同。后杠孔去后脚孔分墨二寸七分,后载剋去后杠孔分墨四寸五分。前杠长一尺八寸,广二寸,厚一寸五分。后杠与等板方囊二枚,厚八分,长二尺七寸,高一尺六寸五分,广一尺六寸,每枚受米二斛三斗。从上杠孔去肋下七寸,前后同。上杠孔去下杠孔分墨一尺三寸,孔长一寸五分,广七分,八孔同。前后四脚,广二寸,厚一寸五分,形制如象,靬长四寸,径面四寸三分。孔径中三脚杠,长二尺一寸,广一寸五分,厚一寸四分,同杠耳。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


        建兴九年[公元231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十三年[235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允恭因建议曰:自环州,入积石,抵灵武,七日程。刍粟之运,其策有三。然以人以驴,其费颇烦,而所载数鲜。莫若用诸葛亮木牛之制,以小车发卒,分铺运之。每一车,四人挽之。旁设兵卫,加戈刃于其上。寇至,则聚车于中,合士卒之力御寇于外。
        

《宋史·杨允恭传》


        蜀相诸葛亮之出征,始选木牛流马以运饷。盖巴蜀道阻,便于登陟故耳。木牛即今小车之有前辕者,流马即今独推者是。而民间谓之江州车子。按后汉郡国志,巴郡有江州县,是时刘备全有巴蜀之地,疑亮之创始,作之于江州县。当时云然,故后人以为名也。
        

宋·高承《事物纪原》卷八《小车》


        蜀中有小车,独推,载八石,前如牛头。又有大车,用四人推,载十石。盖木牛流马也。
        

宋·陈师道《后山集》卷二一


        土车,独轮。料、土兼载。《稗编》蜀相诸葛亮出征,始造木牛流马以运饷。木牛,即今小车之有前辕者。流马,即今独推者是也。《后山谈丛》:蜀中有小车,独推,载八石,前如牛头。今之土车,独推,犹存诸葛遗制。
        

清·麟庆《河工器具图说》卷四《土车》


        读陈大樽集云:密翁年十九而知作木牛流马。欲就青原问之,不克密翁逝矣。武侯集中记尺度而无造法,当时隐秘之耳。以愚思之,名为牛马,亦仿佛其形,外饰以美观,实一四轮小车而已。蜀陇道险,多登降,故造此便行。其法当是二轮高,二轮庳。上坂则庳者在前,高者在后,一人曳之,使徐行而不蹶。平地亦庳者在前,虽欹无碍也。所谓舌者,于中间设一植木,施铁鐏于下,一上一下之间,欲转迻前后则放下插士(应为“土”字之误)中碍之不行,而挽人推迻之,其收放用一横木提掇,所谓舌也。其车箱前后作两折中或铁环或韦条绾之,遇山坳曲折处,则捩转委曲而不碍。凡一轮用二人可运八人负荷之粟,以历险道,然遇乱石、枯株、曲磴,则亦必平治之,涉溪水必架土木为桥梁,但不阻于登降耳。其制大略如此,九原不可作无与问其详也。(原注:按当时木牛流马之制或止于此,至近日机械之术日精,则腾空潜水,突过前人矣)
        

清·王夫之《船山遗书·搔首问》


        【评】关于诸葛亮创木牛流马之事,流传很广,但主要材料就是上面《诸葛亮集》所载。后世对它进行研究复原的不少,大多认为木牛、流马为二物。但由于文献记载过于简略,其车制迄未定论。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2-06-11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s://www.kekeshici.com/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shicidiangu/ciyu/236218.html,转载请保留。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