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件

        客舟 后有正柂,大小二等,随水浅深更易。当㢗之后,从上插下二棹,谓之三副柂,唯入洋则用之。
        

宋·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卷三四


        【评】可以根据航道深浅更换大小不同的舵;而且入洋后,还可以增加舵数;舵设备的装置已十分完善精巧。
        凡船性随水,若草从风,故制舵障水,使不定向流,舵板一转,一泓从之。凡舵尺寸,与船腹切齐。若长一寸,则遇浅之时,船腹已过,其梢尼舵使胶住,设风狂力劲,则寸木为难不可言;舵短一寸,则转运力怯,回头不捷。凡舵力所障水,相应及船头而止,其腹底之下,俨若一派急顺流,故船头不约而正,其机妙不可言。舵上所操柄,名曰关门棒,欲船北,则南向捩转,欲船南,则北向捩转。船身太长而风力横劲,舵力不甚应手,则急下一偏披水板,以抵其势。凡舵用直木一根(粮船用者,围三尺,长丈余)为身,上截衡受棒,下截界开衔口,纳板其中,如斧形,铁钉固栓,以障水。梢后隆起处,亦名舵楼。
        舵杆用榆木、榔木、槠木。关门棒用稠木、榔木。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卷九


        【评】从理论上阐述了舵的作用,舵长短受航道水深的限制。并指出船身过长回转不便,受侧横风容易横飘,要用披水板。描述了舵叶结构及舵杆等的选材。
        其尾曰柁。柁,挓也。在后见挓曳也。(叶德炯曰:柁即舳也。《方言·九》:“后曰舳,舳制水也。”《说文》:“舳,舻也。”一曰舟尾。《汉书·武帝纪》:“舳舻千里”注引李斐:舳,船后持拖处也。)且弼正船,使顺流,不使他戾也。
        

汉·刘熙《释名·释船》


        [注]①柁、挓、拖:即舵。
        【评】对舵的安装和操作部位作了说明,对舵的功能也作了明确解释。可见当时船上已使用舵,并已引起人们重视而加以记载解释。
        随风张幔曰帆。帆,泛也。使舟疾泛泛然也。
        

汉·刘熙《释名·释船》


        外徼人随舟大小,或作四帆,前后沓载之。有卢头木,叶如牖形,长丈余,织以为帆。其四帆不正前向,皆使邪移相聚,以取风吹。风后者激而相射,亦并得风力,若急则随宜城减之。邪张相取风气,而无高危之虑,故行不避迅风激波,所以能疾。
        

《南州异物志》(转引自《太平御览》卷七七一)


        凡东南郡邑无不通水,故天下货利,舟楫居多。扬子、钱塘二江者,则乘两潮发櫂,舟船之盛,尽于江西,编蒲为帆,大者或数十幅,自白沙溯流而上,常待东北风,谓之潮信。
        

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


        【评】汉时已用多桅多帆。帆系硬帆,可利用侧风。已注意多帆的相互影响,调节帆位置和角度,并因风力大小增减帆之大小。唐时编蒲为帆,是为硬帆,可利用侧风。
        大樯高十丈,头樯高八丈。风正则张布五十幅,稍偏则用利篷,左右翼张,以便风势。大樯之巅,更加小十幅,谓之野狐,风息则用之。
        

宋·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卷三四


        [注]①:布帆。②利篷:硬帆。
        凡风篷尺寸,其则一视全舟横身,过则有患,不及则力软。凡船篷,其质乃析篾成片织就,夹维竹条,逐块折叠,以俟悬挂。粮船中桅篷,合并十人力方克凑顶,头篷则两人带之有余。凡度篷索,先系空中寸圆木关捩于桅巅之上,然后带索腰间,缘木而上,三股交错而度之。凡风篷之力,其末一叶,敌其本三叶。调匀和畅顺风则绝顶张篷,行疾奔马;若风力洊至,则以次减下(遇风鼓急不下,以钩搭扯);狂甚则只带一两叶而已。
        凡风从横来,名曰抢风。顺水行舟,则挂篷之玄游走,或一抢向东,止寸平过,甚至却退数十丈;未及岸时,捩舵转篷,一抢向西,借贷水力兼带风力轧下,则顷刻十余里。或湖水平而不流者,亦可缓轧。若上水舟,则一步不可行也。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卷九


        [注]①关捩:这里指的是滑轮。②洊至:接连着,一次又一次地到来。
        【评】详细记载了风篷的尺寸要求、结构、装置方法。指出顶部的风篷作用比底部大,要按风力大小相应增减帆数。并记载了在横风时,利用捩舵转篷作之字形抢风行船的方法。
        其前立柱曰桅。桅,巍也。巍巍高貌也。
        

汉·刘熙《释名·释船》


        嘉祐中,苏州昆山县海上有一船,桅折风飘抵岸……盖东夷之臣属高丽者。……时赞善大夫韩正彦知昆山县事。召其人,犒以酒食……正彦使人为其治桅。桅旧植船木上,不可动。工人为之造转轴,教其起倒之法。
        

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二四


        【评】海船上采用可起倒的桅杆。
        凡舟身将十丈者,立桅必两:树中桅之位,折中过前二位,头桅又前丈余。粮船中桅长者以八丈为率,短者缩十之一二;其本入窗内亦丈余,悬篷之位,约五六丈。头桅尺寸则不及中桅之半,篷纵横亦不敌三分之一。苏、湖六郡运米,其船多过石瓮桥下,且无江汉之险,故桅与篷尺寸全杀。若湖广、江西省舟,则过湖冲江,无端风浪,故锚、缆、篷、桅,必极尽制度而后无患。
        凡木色,桅用端直杉木,长不足则接,其表铁箍逐寸包围。船窗前道,皆当中空阙,以便树桅。凡树中桅,合并数巨舟承载,其末长缆系表而起。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卷九


        【评】叙述了多桅的使用和安装。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9-07-20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s://www.kekeshici.com/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shicidiangu/ciyu/236223.html,转载请保留。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