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之经学

        以宋儒周敦颐、程颢,颢弟颐、张载、邵雍、司马光、朱熹、张栻、吕祖谦及故中书左丞许衡,从祀孔子庙庭。
        

《元史·仁宗纪》


        ……第一场经问五条,《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内设问,用朱氏章句集注,其义理精明,文辞典雅者为中选。……《尚书》以蔡氏为主,《周易》以程氏、朱氏为主……《春秋》许用三传及胡氏传,《礼记》用古注疏。
        

《元史·选举志》


        昔所授受,殊孟浪也,今始闻进学之序。若必欲相从,当悉弃前日所学章句之习,从事于小学洒扫应对,以为进德之基,不然当求他师。众皆曰:唯。遂悉取向来简帙焚之,使元大小,皆自小学入。先生(许衡)亦旦夕精诵不辍,笃志力行,以身先之。虽隆冬盛暑,不废也……(许衡)自得伊洛之学,冰释理顺,美如刍豢。尝谓:终夜以思,不知手之舞、足之蹈。
        

元·耶律有尚《考岁略》(《元朝名臣事略》卷八三二)


        朱子门人,多习成说。深通经术者甚少。草庐(元·吴澄)《五经纂言》,有功经术,接武建阳(朱熹),非北溪(陈淳)诸人可及也。
        

清·黄宗羲等《宋元学案·草庐学案》引黄百家言


        明初诸儒,皆朱子门人之支流余裔,师承有自,矩矱秩然。曹端、胡居仁,笃践履、谨绳墨。守儒先之正传,无敢改错。学术之分,则自陈献章、王守仁始。宗献章者曰:江门之学,孤行独诣,其传不远;宗守仁者曰:姚江之学,别立宗旨,显与朱子背驰。门徒遍天下,流传逾百年。
        

《明史·儒林传》


        明时所谓经学,不过蒙存浅达之流。即自成一书者,亦如顾炎武云:“明人之书,无非盗窃。弘治以后,经解皆隐没古人名字,将为己说而已。”其见于《四库存目》者,新奇谬戾,不可究诘。五经扫地,至此而极。
        宋人说经之书,传于今者,比唐不止多出十倍,乃不以为盛而以为衰者:唐人犹守古义而宋人多矜新义也。……又自宋末、元、明,专用宋儒之书取士,注疏且束高阁,何论注疏之外!於是唐以前古籍之不亡於兵燹者,尽亡于宋以后。
        论宋、元、明三朝之经学,元不及宋,明又不及元。宋刘敞、王安石诸儒,其先皆尝潜心注疏,故能辨得失。朱子论疏,称《周礼》而下《易》《书》,非於诸疏功力甚深,何能断得如此确凿。宋儒学有根柢,故虽拨弃古义,犹能自成一家。若元人则株守宋儒之书,而於注疏所得甚浅。……明人又株守元人之书,於宋儒亦少研究。……元、明人之经说,惟元,赵汸《春秋属词》义例颇明。孔广森治《公羊》其源出于赵汸。明,梅鷟《尚书考异》,辨古文之伪,多中肯綮,开阎若璩、惠栋之先,皆铁中铮铮,庸中佼佼者也。
        

清·皮锡瑞《经学历史·经学积衰时代》


        【评】元明两代,乏善可述。事亦出于必然,经学自汉初始,盛于两汉,派分今古。魏晋动乱,经学亦陵夷,盖无安定之局面,又何能坐下来攻讨?唐代复兴,功在注疏。读古书之基本功全在注疏,去伪存真,校雠正义才能弄清经文本义。宋代注疏之功渐微,蔓出理学空谈,再加窜改之病,宜乎至元明,每下愈况,几入绝地。乃为清代之经学全盛准备了必然条件。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9-07-20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s://www.kekeshici.com/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shicidiangu/ciyu/236264.html,转载请保留。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