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

        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刑殄有夏。惟天不畀纯,乃惟以尔多方之义民,不克永于多享。惟夏之恭多士,大不克明保享,于民乃胥惟虐于民,至于百为,大不克开。乃惟成汤,克以尔多方简代夏作民主。……天惟五年须暇之子孙。诞作民主,罔可念听。天惟求尔多方,大动以威,开厥顾天。……天惟式教我用休,简畀殷命,尹尔多方。
        

《尚书·多方》


        皇天上帝,改厥元子兹大国殷之命。惟王受命,无疆惟休,亦无疆惟恤。呜呼!曷其奈何弗敬。……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我不敢知曰,有夏服天命,惟有历年;我不敢知曰,不其延。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我不敢知曰,有殷受天命,惟有历年;我不敢知曰,不其延。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今王嗣受厥命,我亦惟兹二国命,嗣若功。……王乃初服。呜呼!若生子,罔不在厥初生,自贻哲命。今天其命哲、命吉凶、命历年。知今我初服,宅新邑,肆惟王其疾敬德。王其德之用,祈天永命。……其惟王位在德元,小民乃惟刑,用于天下,越王显。上下勤恤,其曰我受天命,丕若有夏历年,式勿替有殷历年,欲王以小民受天永命。
        

《尚书·召诰》


        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慎罚,不敢侮鳏寡,庸庸、祗祗、威威、显民,用肇造我区夏,越我一二邦,以修我西土。惟时怙,冒闻于上帝,帝休。天乃大命文王,殪戎殷,诞受厥命。……汝惟小子,乃服惟弘王,应保殷民。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
        天命不僭。
        

《尚书·大诰》


        天命靡常,帝命不时。
        

《诗·大雅·文王》


        天祚明德,有所底止。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左传·宣公三年》


        善之代不善,天命也。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昔天以越予吴,而吴不受。今天以吴予越,越可以无听天之命,而听君之令乎?
        

《国语·越语上》


        【评】前引文献认为朝代更替是上天的意志决定的,是人力所不可抗拒的,只有有德的人才能接受天命。
        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论语·述而》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论语·子罕》


        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论语·颜渊》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论语·季氏》


        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论语·泰伯》


        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论语·宪问》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论语·尧曰》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论语·阳货》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论语·八佾》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论语·先迸》


        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论语·宪问》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评】孔子认为人事变迁发展都是由天命决定的,人应当通过观察和行事去体会天意、认知天命。
        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故太王事獯鬻,勾践事吴。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诗》云:“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行,或使之;止,或尼之。行止,非人所能也。吾之不遇鲁侯,天也。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
        

《孟子·梁惠王下》


        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天下无道,小役大,弱役强。斯二者天也。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孟子·离娄上》


        万章问曰:“尧以天下与舜,有诸?”孟子曰:“否,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曰:“天与之。”“天与之者,谆谆然命之乎?”曰:“否,天不信,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天与贤,则与贤;天与子,则与子。……舜、禹、益相去久远,其子之贤不肖,皆天也,非人之所能也。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
        唐虞禅,夏后殷周继,其义一也。
        昔者,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故曰: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天与之,人与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
        舜之相尧、禹之相舜也,历年多,施泽于民久。……益之相禹也,历年少,施泽于民未久。
        

《孟子·万章上》


        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孟子·公孙丑下》


        【评】孟子承认天命对人事的主宰,认为天命不可违抗。天命常通过民意来表达。
        夫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愿于物之所以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
        

《荀子·天论》


        【评】荀子认为天是自然物质的天,天命是自然界的必然性,人应当利用这种自然规律造福人类。
        天者,百神之君也。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郊义》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对策》


        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所以明易姓非继仁,通以己受之于天也。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


        天地之物,有不常之变者谓之异,小者谓之灾。灾常先至而异乃随之。灾者天之谴也;异者天之威也。谴之而不知,乃畏之以威。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国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灾异以谴告之。谴告之而不知变,乃见怪异以惊骇之。惊骇之尚不知畏恐,其殃咎乃至。以此见天意之仁,而不欲害人也。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必知且仁》


        天令之谓命,命非圣人不行;质朴之谓性,性非教化不成;人欲之为情,情非制度不节。是故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以顺命也;下务明教化民,以成性也:正法度之宜,别上下之序,以防欲也。修此三者而大本举矣。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对策》


        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妾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顺命》


        臣谨案《春秋》之中,视前世已行之事,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对策》


        臣闻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天下之人同心归之,若归父母,故天瑞应诚而至。《书》曰:“白鱼入于王舟,有火复于王屋,流为乌。”此盖受命之符也。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对策》


        传曰:“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君命顺,则民有顺命;君命逆,则民有逆命。故曰:一人有庆,万民赖之,此之谓也。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为人者天》


        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宜视天如父,事天以孝道也。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深察名号》


        【评】董仲舒认为天命主宰人间一切,人力无法改变天命。天命常通过世间的祥瑞和灾异来展现其意志。
        或问命。曰:命者,天之命也,非人为也。人为不为命。请问人为?曰:可以存亡,可以死生,非命也。命不可避也。
        

汉·扬雄《法言·问明》


        昔在有熊、高阳、高辛、唐、虞、三代,咸有显懿,故天祚之,为神明主,且著在天庭,是生民之愿也,厥飨国长久。
        

汉·扬雄《法言·重黎》


        【评】扬雄认为,天命至高无上,非人力可抗拒。历史朝代的变更都是天命决定的。
        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予畏上帝,不敢不正……致天之罚。
        

《尚书·汤誓》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古帝命武汤。……方命厥后……受命不殆,殷受命咸宜。
        

《诗·商颂·玄鸟》


        今不承于古,罔知天之断命,……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肆上帝将复我高祖之德,用永地于新邑。
        

《尚书·盘庚》


        【评】天命,决定人世间的一切,是不可改变的。
        天命之谓性。
        

宋·朱熹《四书集注·中庸·第一章》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
        

《易传·上经》


        一阴一阳谓之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易传·系辞传》


        万物分殊,……动静有常,大小殊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则性命不同矣。
        

《礼记·乐记》


        其降曰命,其官于天也。
        

《礼记·礼运》


        分于道谓之命,形于一谓之性……故命者,性之终也。
        

汉·戴德《大戴礼记·本命》


        言天之自然者谓之天道,言天之付与万物者谓之天命。
        

宋·程颢《河南程氏遗书》卷一一


        天所赋为命,物所受为性。
        

宋·程颢《二程集·周易程氏传·乾卦》


        穷理尽性至命,只是一事,才穷理,便尽性;才尽性,便至命。
        

宋·程颐《河南程氏遗书》卷一八


        理也,性也,命也,三者未尝有异。穷理则尽性,尽性则知天命矣。天命犹天道也,以其用而言之则谓之命,命者造化之谓也。
        

宋·程颐《河南程氏遗书》卷二一


        在天为命,在义为理,在人为性,主于身为心,其实一也。
        

宋·程颐《河南程氏遗书》卷一八


        《易》曰:“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所以谓之理者,物之理也。所以谓之性者,天之性也。所以谓之命者,处理性者也。所以能处理性者,非道而何?
        

宋·邵雍《皇极经世·观物内篇》


        天使我有之谓命,命之在我之谓性,性之在物之为理。
        

宋·邵雍《皇极经世·观物外篇》


        天下之物,莫不有理焉,莫不有性焉,莫不有命焉。所以谓之理者,穷之而后可知也;所以谓之性者,尽之而后可知也;所以谓之命者,至之而后可知也。此三者,天下之真知也。
        

宋·邵雍《皇极经世·观物内篇》


        【评】这些文献认为,天命是天赋予人和物的性。此命内藏于人和物本体之中,并成为其本性的规律。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9-07-20
文章来源: 可可诗词网  https://www.kekeshici.com/
原文地址:https://www.kekeshici.com/shicidiangu/ciyu/236300.html,转载请保留。

Copyright © 2002-2017 可可诗词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鄂ICP备2023021681号-1
友情链接: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