骇人听闻
骇: 惊吓。原指故意把事实真相夸大到十分荒谬的程度,使人听了感到十分惊骇。源自《隋书·王劭传》:“或文词鄙野,或不轨不物,骇人视听,大为有识者所嗤鄙。”
隋朝时的王劭,曾在北齐、北周做过官。北齐、北周相继灭亡后,他又被隋文帝杨坚看中,被任命为“著作郎”。隋炀帝杨广即位后,他仍被留任原职。真称得上是个仕途上的“不倒翁”。
王劭很有一套媚上的本事。他身为“著作郎”,却并不认真著书立说。虽然也编写过国史,做过一些注释性的工作,但他把主要心思却花在邪门歪道上。他时常利用图谶命符,散布荒诞不经的童谣,谎报神迹怪象,并且借解释之名,编造国家将如何如何兴旺的谎话,恭维杨家皇帝将永坐江山,等等。例如,他谎报说: 某处捕获一只神龟,龟肚子上有“天下杨兴”四字;皇后死了,他诳骗说: 皇后原是“妙善菩萨”转生,她不是死,而是“返真”,在她“返真”时,天上还曾派下仙乐和香花来迎接呢!王劭就是用这些精心捏造的花言巧语,博取皇帝的欢心和对他信任。结果,他这个不专心从事“著作”的“著作郎”竟当了近20年之久。
“骇人听闻”由“骇人视听”演变而来,用来形容事非寻常,令人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