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竿而起
揭: 高举起。竿: 旗杆,代旗帜。本为形容秦末陈胜、吴广发动农民武装起义时的情况。语出西汉·贾谊《过秦论》。
秦朝末年,封建统治阶级的残暴使穷苦百姓不堪忍受,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公元前209年,秦朝廷下令征召贫苦农民去渔阳(在今北京密云西南)守戍屯防。当900多人的队伍走到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州市东南刘村集)时,被连绵不断的大雨阻隔了去路。按当时的规定,如果不能按期到达目的地,就要被杀头。这支队伍中的屯长(领头人)陈胜和吴广忍无可忍,便组织农民杀死了押解戍卒的将官,发起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农民大起义。陈胜被起义农民推举为将军,吴广任都尉。他们率领起义军攻克了大泽乡。大泽乡的农民一看到陈胜、吴广这支反暴抗秦的队伍,纷纷拿出粮食慰劳。许多青壮年纷纷从家里拿出锄头、扁担、木棍、铁耙加入农民起义军。因缺少刀枪和旗子,他们就用木头做刀枪,又砍了不少竹竿当旗杆做旗子。于是,起义军的队伍越来越壮大,成为一支重要的抗秦力量。
现用“揭竿而起”泛指武装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