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

2018-09-27 可可诗词网-词语故事 https://www.kekeshici.com

指货币资金的融通。现有资料表明,“金融”一词最早出现在钱恂的著作《财政四纲》。

钱恂(1853—1927),字念劬,又名学嘉,浙江吴兴(今湖州)人。入宁绍台道薛福成幕府时,奉命撰成《天一阁见存书目》。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任湖北留日学生监督。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钱恂在日本写出《财政四纲》,同年在国内出版。所谓“四纲”,指租税、货币、银行、国债。依次分为四卷,《银行》卷是关于外国银行学的论著。在《银行》卷中,“金融”一词屡见不鲜。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五月,《商务官报》刊登杨荫杭节译日文的《中国之金融机关》,对中国金融机构的历史和现状作了介绍,其篇名就使用了“金融”一词。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中国图书公司印行潘承谔编译的《中国之金融》,资料来源是日本驻中国各通商口岸领事的调查报告,曾由日本外务省通商局出版发行,书名原为《清国事情》。因涉及面广泛,内容庞杂,潘承谔仅编译了其中的金融部分,并改名《中国之金融》,分成金融机关、通用货币、汇划以及其他有关章节,集成专门阐述中国金融业概况的一部作品。

此外,康有为所著《理财救国论》书中载有“中央银行最关重要,关全国金融之命”“国家银行实为一切银行之母,为银行之银行,操纵一国金融之权”等语。《理财救国论》完稿于1912年夏初,但早在清末时已经撰成。有些学者指出,该书作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康有为在正文前记中则写道“数年前撰《理财救国论》,久未公布”,大概情况是先写成初稿,到1912年又经修改定稿。

由此可见,中国“金融”一词的出现,最初源自日本,但在日文中恰巧是汉字书写。当时不少学者在引进外来语言时,往往习惯地在传统学术的基础上加以选择,由汉语直接借用,形成新知与旧学的结合,使引进的东西具有浓厚的中国色彩。“金融”一词的出现,反映出中国的文字与语言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地发展更新。

由于“金融”一词简练、概括,清末时就成为热门的新鲜名词迅速流传,不胫而走,辛亥革命后使用范围更是越来越广,终于家喻户晓,被认为是含义非常恰当的词语。

今日更新
  • [2018-09-30]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