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
原是秘密文书的简称。“秘书”二字最早出现于《汉书·叙传》:“游博学有俊材……与刘向校秘书,每奏事,游以选受诏进读群书。上器其能,赐以秘书之副。”当时的“秘书”应理解为“秘密之书”的简称,是指宫廷内秘藏的书籍。
据我国古代的史籍记载,东汉桓帝年间开始设立“秘书监”,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而实际上的“秘书长”,汉初称“长史”,后来叫“中书侍郎”“翰林学士”等。古代幕僚中的“记室”、地方官府的“主簿”,都相当于秘书之类。“秘书”作为官职名称的出现则是在曹操当了魏王以后,他设立了秘书令,掌管机要文书。清代各衙署设文案,一般称“师爷”不称“秘书”。
到了近代,第一个使用秘书的是孙中山,宋庆龄就是孙中山的秘书。中国共产党的秘书工作可以说从党的诞生之日起就有了。董必武在回忆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时说:“那时不具备现在的条件,那是在一家中式楼房里开的,会场布置得相当简单!代表们也就是会议的秘书人员和会场的服务人员。”1926年7月,中央正式设立了秘书处。1942年,陕甘宁边区政府还发布了《秘书性业务规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务院就设立了秘书厅,从此,我们的秘书组织、机构便逐步地发展壮大起来了。
现“秘书”是指掌管文书并协助机关或部门负责人处理日常工作的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