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年”字的最初意思是大丰收。“年”字,在前期甲骨文中与“禾”字的形体一样,只不过“年”比“禾”的形体大一些,表示禾的根深而穗长。但是,两个字的意义并不一样,“禾”泛指庄稼,“年”表示五谷成熟而有收成。后期甲骨文为了区分“禾”字与“年”字,就在“禾”下加“人”字为“年”字,表示人背庄稼。其本义还是“收成”的意思。《穀梁传》里讲:“五谷皆熟,为有年。”
有人获得收成之后要搞庆祝活动,以表达收获的喜悦心情。这种庆祝活动年复一年地进行而成为风俗,就是过年。从西周中期开始,“年”字的意义由“收成”引申为计时单位。可见农业在当时起着主导作用,也反映了人们对农业的重视程度,同时还可以看出我国那时就有了“历法”。
“年”的正式称谓是在周朝,而正式将“年”字定为岁之首是在汉朝。
过年的风俗形成之后,统治者为了炫耀他们的地位,就要举行“祭年”,杀猪宰羊……甚至于杀人祭鬼神和祖先。于是,过年又有了迷信色彩。过去传说“年”是一种凶猛的怪兽,每年十二月三十这天就来吃人。因此,人们只得摆上供品让它们吃,这样怪兽就不来咬人了。久而久之人们就称春节为“过年”。
现在,“年”的意思是指地球环绕太阳从某一定标点回到同一定标点所经历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