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木三分
本义是形容书法笔力强劲。典出唐·张怀瓘(guàn)《书断·王羲之》。
王羲之,字逸少,因官至右军将军,故后人又把他称为“王右军”。他是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被誉为“书圣”。王羲之在年轻时写的字并没有超过当时的书法家。直到50多岁,他还认真临摹古人碑帖,刻苦练习书法,甚至走在路上,坐在椅上,还揣摩着名家书法,手在衣襟上比划着,时间久了,竟把自己的衣襟都划破了。
正因为王羲之始终坚持勤苦练字,因而腕力劲足,写出字来笔锋很有力量,能力透纸背。
有一次,他去看望一个朋友,正好赶上友人不在。于是他在木板上写下了几个字后便离开了。后来这家人用力擦也擦不掉,用水洗也洗不掉。木工拿去雕刻时发现,他在木板上写的字,直到三分深的地方还渗透着墨迹。唐人张怀瓘在其《书断》中写道:“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因此,后人称王羲之的字“入木三分”。
后来,这一成语的含义比原意有所扩大。多用来形容人说话、分析问题或写文章,非常深刻。也比喻见解、议论十分深刻、恰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