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贾
贾: 古代特指设店售货的坐商,现泛指做买卖的人。贾读“gǔ”,不能念成“jiǎ”。在我国古代,“商人”分为两类,凡是在固定处所进行商业活动的经营者,称为“贾”;而流动在各地进行贸易的,则叫“商”。
《周礼》郑玄注称“行曰商,处曰贾”。《司市》也解释:“通物曰商,居卖货曰贾。”由此看来,贩运买卖的称“商”,坐店经营的称“贾”。简单地概括,“动”者称“商”,“静”者称“贾”。新版《辞源》也注释:“商”是“贩运货物”,以通有无;“贾”是“居室待售”,做“坐堂生意”。
“商”与“贾”笼统称“商”的说法源于明、清以后。当时十分重视货物的贩运,经商的人四处做买卖,长年流动在外。清末民初,战事频繁,社会动荡,经商的人不敢出门,开设店铺的日渐增多,“商”者也变成了“贾”。解放初期,流行“坐商”“行商”的称谓,“贾”字渐渐被淡化,乃至消失,并逐步演变成只称“商”、没有“贾”的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