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行下效
原本意指君王欲教化众人,理应身体力行,成为世人效仿的楷模。源自东汉·班固《白虎通·三教》:“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而这一思想(主张)则至少在春秋时就已产生了。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春秋时期,齐国国君齐桓公喜欢穿紫色衣服,于是齐国上下流行紫色衣服,市场上五件白衣服抵不上一件紫色衣服的价钱。齐桓公为此颇为苦恼,对大臣管仲说:“我喜欢穿紫色衣服,竟惹得全国都流行穿这种衣服,价格也跟着奇高。怎么办呢?”管仲回答说:“你只要脱下这种衣服,并告诉身边的人: 我很厌恶紫色衣服的气味,就可以制止这件事。”齐桓公照此去做。只三天,全国上下就没有人穿这种衣服了。
现“上行下效”多指上级或上辈怎么做,下级或下辈就学着怎样做。多用于贬义。